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黃巾之亂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黃巾之亂


教育Wiki

目錄

源頭

宦官橫行,民生凋敝,終於引發了黃巾之亂(Yellow Turban Rebellion)河北鉅鹿人張角自稱「大賢良師」,與弟弟及門徒一起以「黃天」使者的名義為民治病。據張角等人說,「黃天」(神)隨時觀察每個人的行為,並對犯罪行惡的人加以懲罰,其罰就是疾病,因此,他們的治療法事先讓病人懺悔自己的罪行,再喝符水,祈神寬宥。而悔改主要乃在於行善。張角等倡導的個人救贖方法深受無依無靠,日日為飢餓所逼的流民歡迎。聲勢擴延急速,不多久,徒眾已達數十萬人,片即現在的江東、河北,河南、江蘇、安徽、湖北等地。張角遂把這些徒眾分為三十六「方」(教區)。每「方」約一萬人,「方」的領袖是張角的門徒,信徒稱之為「師」,而「方」也是將軍之號,故教與軍合而為一。其頂點則為張角,張角號天下將軍,其弟張寶號地公將軍,另一弟張梁號人公將軍。此一教團稱為「太平道」,主張在「黃天」之下進行徹底悔改,同時認為東漢朝廷是不肯悔改的罪惡根源,而宣判後漢(蒼天)的死刑:「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決定於靈帝中平元年(西元一八四)三月五日起事。後因長江方面的大方馬元義被捕,提早於二月起事,徒眾皆纏象徵「黃天」的黃巾,固史稱「黃巾之亂」

經歷

黃巾之亂起事後,漢室以外戚何進為大將軍,警備首都洛陽,派皇甫嵩和朱寯往討黃巾於河南東部和南部,盧植往討黃巾的根據地河南東北部,並大赦黨人,以免擋人與黃巾聯合反抗政府。張角過世後,黃巾之亂始平。但黃巾餘眾與其他亂事仍然持續不絕,先後有河南、河北的黑山之亂與山西的白波之亂。青州和徐州的黃巾餘黨到西元一九二年始降曹操,為亂達九年之久。這些投降曹操的黃巾士兵有三萬多人,連同家人有十萬多人,曹操對他們頗為寬大,並未加以解散,更名為「青州兵」,成為曹操的軍事支柱。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張角、曹操

英文關鍵字:Zhang Jue、Cao Cao

出處

李永熾/著。中國全集2歷史中國,1982年出版,頁85~86。錦繡出版社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