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黃魚鴞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黃魚鴞


教育Wiki

目錄

黃魚鴞 Ketupa flavipes

基本資料

分類:鴟鴞目,鴟鴞科
體長大小:體長約五十八至六十公分,翼長四十五公分,尾羽二十二公分,為台灣鴟鴞類型中體型最大者。

型態特徵

頭部、角羽及腹面均為黃褐色,各羽枝有黑色中軸斑;體背黑褐色,羽毛邊緣橙黃色;尾羽暗褐色,有黃褐色橫斑;
顏盤橙黃色,眉斑至眼先和喉部是白色;嘴角黑色;腳黃灰色,腳踝上部密佈淡黃褐色羽毛。

生態習性

棲息於附近有溪流和湖泊之闊葉林中,牠是一種可同時在晝間及夜間活動的貓頭鷹,常靜止不動地停棲於樹枝上休息,多於傍晚至夜間時飛出覓食。
常捕食魚類,但也捕食小型哺乳類、鳥類、蛇類、蜥蜴、蛙類及各種甲殼類動物,偶爾會撿食腐屍。 在台灣他生活於中低海拔靠近溪流的濃密森林中,數量極為稀少。

面臨問題

為瀕臨滅絕的貓頭鷹之一,亟需深入研究及保護。<註1>

覓食生態調查

九零年代以前,台灣尚未有人對黃魚鴞做過研究,孫元勳先生可以說是先鋒。
他針對在溪流水域附近的貓頭鷹進行覓食生態調查,從不同水系去解析黃魚鴞最喜歡的食物,
除了前面所提到的水中的溪蝦魚蟹、陸上的鳥鼠爬蟲類之外,最讓人意外的是啄開盤古蟾蜍的腹部食用內臟特殊食用行為。
如此特別的行為模式,若人們再不開始保護環境生態,我們的下一代就只能從書中去想像了。<註2>

食繭

黃魚鴞有種特別的進食行為稱之為 "食繭",夜間至溪邊等地捕捉食物後,會就近在附近的大石塊上進食,然後會將無法消化的魚鱗、魚骨、蟹殼等形成食繭吐出,並且在大石塊上留下白色排遺。<註3>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黃魚鴞
英文關鍵字:Ketupa flavipes

參考書目

註1:保育類野生動物圖鑑,鳥類106頁,姚正得著,台灣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1996年6月出版。
註2:台灣野鳥圖誌138頁,何華仁著,常民文化1996年6月出版。
註3:鳥羽,台灣野鳥羽毛圖鑑224頁,郝偉廉著,商周出版,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2006年2月發行。
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content.jsp?rno=1657600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