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AQ(Adversity_Quotient)逆境智商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AQ(Adversity_Quotient)逆境智商


教育Wiki

目錄

何謂AQ?
 保羅.史托茲(Paul Stoltz)在1997年提出了「逆境商數」(AQ;Adversity Quotient)這個詞;
顧名思義,就像人的IQ有高有低,AQ也是一樣,有些人突破逆境、走出困局的能力,就是比較強。
描繪一個人的挫折忍受力,或是面對逆境時的處理能力。
根據AQ專家保羅‧史托茲(Paul G. Stoltz)博士的研究,一個人AQ愈高,愈能以彈性面對逆境,積極樂觀,接受困難的挑戰,
發揮創意找出解決方案,因此能不屈不撓,愈挫愈勇,而終究表現卓越。
如何提升AQ?
  • 凡事不抱怨,只解決問題
碰到不如意的情況,AQ低的人會怪東怪西,都是別人的錯,害自己不能如願,抱怨過後,心情往往更加沮喪,而問題依舊無解。
AQ高的人通常沒時間抱怨,因為他們正忙著解決問題。所以請減少抱怨的時間,因為少一分時間抱怨,就多一分時間進步。
  • 先看優點,再看缺點
當挫折發生時,如果第一個念頭是:「完了,這下沒救了。」那就很難逃脫悲觀的詛咒。
AQ高手的做法是,遇到狀況,先問自己:「現在有什麼是可珍惜的?」換句話說,在挫折中找優勢,並把它轉化成進步的助力。
例如,突然失業當然錯愕,但想一想,現在多了時間自己可支配,還有資遣費,於是再進修培養第二專長,似乎會是不錯的想法,
也許就此開創出另一番格局。畢竟,自怨自哀解決不了問題,懂得在逆境中找機會,才是高AQ的精彩表現。
  • 將當下的不幸,變成日後的「幸虧」
看待挫敗, AQ高手清楚知道,一時的成敗並不能定一生。
就像李安,大學沒考上,卻因此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舞台,現在想想,還真「幸虧」當時沒考上大學,要不現在就不是這番光景了。
因此只要保持樂觀,塞翁失馬焉知非福,AQ高手就能將當下的不幸,變成日後的幸虧....
影響逆境反應的四大元素
「控制」(Control,簡稱C)、「起源和責任歸屬」(Origin及Ownership,簡稱O2)、
「影響」(Reach,簡稱R)和「耐力」(Endurance,簡稱E)等表現,四者共同簡稱為CO2RE。
四個面對逆境的方法
  • L=聆聽(Listen)
當激動過後,就是時候安靜下來,想想自己對逆境的生理和心理反應。聆聽需要耐性,人總是不願意面對不如意的事情,更不願意面對自己。心理治療師羅伯.麥當勞有一句說話:「一個人的困擾,總是因不能忠實地面對自己而引起的。」
  • E=探索(Explore)
事情的嚴重性往往被悲觀情緒放大,因而忽略了個人的能力。失業、失戀、失去至親等等,令人聯想到:「完了!沒救了!」
AQ高的人就會探索其他的可能性,例如:失業就是創業的好時機、失戀就是學習分手的一課、至親的離世可減少他肉體承受的痛苦。
  • A=分析(Analyze)
我們必須學習如何正確檢討事件,才能對症下藥。我們要分析問題的根源(Origins),哪些是由自己造成的?哪些是自己不能控制的?
切勿將所有 責任歸咎於自己身上。相反,要客觀分析自己該負哪些責任(Ownership),哪些責任又不屬於自己。
無論如何,不要令自己長時期處於受苦 (Suffer)狀態。
  • D=行動(Do)
在新的一年,給自己定下行動的目標、步驟和時間表;並立即執行計畫,克服拖延,設定死綫,定期獎勵自己,並定時檢討所定的計畫,加以修改及推進。 設法進行一些你以往很少做的事情,例如:早上跑步、為家人煮早餐、用左手刷牙,轉搭其他交通工具,或者當義工,並持之以恆,這些做法都不其然提升個人的創 意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