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中洋脊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中洋脊


教育Wiki

中洋脊(mid-ocean ridge)

目錄

定義

所謂「中洋脊」宜稱「洋脊」,因「脊」已含「中」之義。洋背(Mid-ocean Ridge)為在大洋底上之山脈;其位置常在距兩岸約一樣遠之一線上。

分佈

各大洋之洋脊實相連貫,全長約為六萬四千公里。此一洋底山系從北極海開始;入大西洋後通過冰島;然後南入印度洋,繞至非洲與澳洲之間,在此分為二支。一支先向北,再向西北伸入紅海,中途再分一小支南下東非洲成陸上大裂谷。另一支自馬達各斯加島之東東行至澳洲及紐西蘭之南;入太平洋後漸離兩岸間之中線,向東北伸至墨西哥及美國西岸,最後潛沒於北美洲之下。洋脊常被轉形斷層(Transform fault)所橫截,兩段分向左右移動而不復連續。

構成

洋脊之寬度不一,通常在五百至一千公里之間,在東太平洋者可寬達四千公里。洋脊可高出附近平坦洋底約二千公尺;表面崎嶇,中央部分每成深一千公尺左右之裂谷。但在東太平洋下之洋脊則比較平滑,其上且少裂谷。構成洋脊之岩石全為時代甚新之玄武岩;在兩側較遠處其上漸有沈積物,愈遠愈厚。洋脊兩側之玄武岩呈現一種有重大意義之現象:即由其記載之磁場時正時逆(分別與今日磁場相同相反),交替出現,在洋床上排列成與洋脊平行之磁帶,距洋脊愈遠者愈古。此種磁帶且在洋脊兩側左右對稱,可依次對照。由此可見地球磁場在過去數百萬年內時有由正轉逆,再由逆反正之突然變動。

中洋脊與磁帶之關係

洋兩側之有對稱的磁帶道破洋脊之成因。在洋脊之中央部分經常有玄武岩漿自地殼之下上湧;當其尚未凝固之時,其中磁性礦物即依當時磁場之正逆排列成行。其後再有岩漿上湧,即將前一期之玄武岩推擠至左右兩方,此種動作持續不已。倘其間有磁場變動,洋脊兩側即各自形成正逆相間之磁帶,左右對稱。此事證明洋床以洋脊為中心向兩側不斷推進,每一側之速度為每年數公分。此種推進實為決定全球構造之板塊(Lithospheric Plate)運動之起步。因此洋脊為板塊邊界之一種, 即分散邊界(Divergent Plate-boundary),火山活動及淺源地震亦沿此邊界各自成帶。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中洋脊、洋脊
英文關鍵字:mid-ocean ridge
參考資料
中華百科全書:
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29&forepage=1
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