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人力資本理論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人力資本理論


教育Wiki

人力資本理論(human capital theory)最開始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Theodore Schultz所提出,再由 1992年得獎的 Gary Becker加以深入闡述、解釋,其理論強調不再將資本的範疇限縮在物質上,而是開始重視「人力」,並從此一角度重新看待經濟上的理論與實際面向, 認為可將人力視為一種「資本」看待,和土地、金錢一樣可投注於經濟生產上。註1

此理論可用於解釋教育與就業市場間的關係,教育具有提高人力素質的功能,對人力進行普通教育、專業教育及職業培訓等得以充實個人的能力,而其所支出和其接受教育期間的機會成本等總價值在生產者自身體現,展現於蘊含其身中的各種知識、勞動力、器管理能力與企業才能等,進而增加個人的就業機會,且亦表現在較高的薪資所得上,因此人力資本理論將對人力的投資視為可促使「人力資本」的效能增加者,其導致對經濟生產的貢獻亦正向增加。此理論獲得了許多實務上的驗證、支持,因此許多政府和個人對教育的「投資報酬率」深具信心。

目錄

相關名詞解釋

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

人力資本係指投資在人力上的教育、培訓及健康維護等各面向投資所總和的資本。亦可解釋為人所具有的經濟價值的總和,其包含專業知識、技能及體能等。註2

物質資本(Material Capital)

物質資本係指長期存在的生產物資,舉凡機器、設備、廠房、建築物、交通運輸設施等由人力所生產的產品,皆可歸類在此範疇內,惟貨幣不在此限內。

參考書目

註1: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臺北:巨流,2009三版)。

註2: MBA智庫百科:人力資本,http://wiki.mbalib.com/zh-tw/%E4%BA%BA%E5%8A%9B%E8%B5%84%E6%9C%AC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