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信度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信度


教育Wiki

定義

信度是指可靠性或一致性。信度好的指標在同樣或類似的條件下重複操作,可以得到一致或穩定的結果。

信度分類
  1. 穩定信度(stability reliability):這是一種長期的信度。也就是指標在不同時間做測量時,可以得到同樣的結果。通常我們是用測試與再測試方法(test-retest method)來檢視一個指標的穩定信度,也就是將同樣的指標對同一群體重新施測,如果每次都得到同樣的結果,則此指標即有穩定信度。
  2. 代表性信度(representative reliability):代表性信度是橫跨各個次母體或群組的信度。也就是指標用於不同次母體或群組(如年齡、性別)時,可以得到同樣的結果。例如,對年齡的測量,應該是詢問不同年齡層時,都可得到一致性的資訊,不論此指標是正確的問到年齡,還是有同樣方向的偏誤,如以多報少。做次母群體分析(subpopulation analysis)時,除了比較指標使用在不同的次母群體或群組的結果外,還涉及利用其他獨立的資訊,以判斷指標使用在不同群組時所得到的結果是否有同樣的誤差。
  3. 同等信度(equivalence reliability):同等信度是應用在利用多重指標測量同一構念的情況。我們感興趣的是:是否不同指標能得到一致的測量結果?研究者常用折半法(the split-half method)來做此種信度的分析。其作法是將測量同一構念的多重指標隨機分成兩組後進行測量,然後判定是否兩組指標得到相同的結果。我們可以用如Cronbach’s α這種統計方法來做此種信度分析。如果多重指標有相當的信度,我們就可利用這些指標來建構量表。另一種同等信度的特殊分析方法是做編碼者間信度(intercoder reliability)的分析。當我們用多位觀察者、評判者或編碼者時就可用此方法。其目的是檢視不同的觀察者或編碼者是否彼此間的意見一致。
如何提高信度
  1. 明確的概念化:當我們只測量單一構念或構念的一個面向(subdimension),並有清楚的理論定義時,信度就會增加。
  2. 提升測量尺度的精確性
  3. 使用多重指標:多重指標能使研究者測量一個構念的廣泛定義內容。這就好像是從概念領域中做抽樣(sampling from the conceptual domain),使研究者能測量到一個構念的不同層面。
  4. 使用預試(pretests)、前導研究(pilot studies)及重複測試(rep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