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個人化系統教學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個人化系統教學


教育Wiki

個人化系統教學(personalized system of instruction,PSI )

目錄

前言
個人化系統教學與個別教學、個別化教學意義不同。個別教學是指教師和學生一對一的教學;個別化教學是指因應學生在能力、興趣、性向、學習成就等個別差異,由一位教師面對幾會學生進行學習輔導或補就教學的活動。而個人系統化教學是由美國學者凱勒、謝爾曼、艾茲、波例等人所倡導的系統教學法。(註1)
理論基礎
1. 教師系統設計
凱勒認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經理,所以應將教學工作做系統安排,讓學生西依循系統化的步驟,完成教學目標。凱勒將教學目標、學生特質、教學進度做妥適的系統化設計,以期學生能完成教師的系統設計。
2. 學生學習主權
個人化系統教學設計重視學生身心特質語學習成果。學生掌握學習的主權,依據教師系統教學設計的內容,自行控制學習進程。作答結束後接受評量,評量結果決定下次進程的起點,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特質決定教學成果。
教學流程
依據凱勒的基本架構,發展出以下教學流程(林寶山,民88&Keller&Sherman,1974)
1. 建立具體而明確的教學目標
2. 將教學內容編制成各大單元教材,再將大單元細分小單元,每單元均有具體行為目標做教學活動設計依據。
3. 教師教學開始前先進行講述教學活動,提示有效學習方法,引發學習動機。
4. 教師提供教材使學生獨自進行學習。
5. 學生自我學習後,自認達到預定水準時,可請求教師給予學習評量活動。
6. 學生接受評量後,助理給予評分,直到通過評量後,才能進行下一單元的學習。
7. 學期結束時,全體學生需參加總結性評量。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個人化系統教學
英文關鍵字:personalized system of instruction、PSI
參考資料
註1.沈翠蓮著(民90,初版)。教學原理與設計 (頁145~147)。臺北市:五南。

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result.jsp?st=all&keyword=%E5%80%8B%E4%BA%BA%E5%8C%96%E7%B3%BB%E7%B5%B1%E6%95%99%E5%AD%B8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