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卑南文化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卑南文化


教育Wiki

卑南文化
遺址位置:台東市南王里卑南遺址
代表遺址:卑南遺址、富山遺址、加路蘭遺址、老番社遺址、三和遺址、掃叭遺址、公埔遺址(註三)。卑南遺址總面積約估為八十公頃,重要部份至少有二十到三十公頃,是台灣地區目前所知規模最大的史前遺址(註二)。
卑南文化分布於花東縱谷、海岸山脈南段東麓、台東平原,以及大武山東麓河階級面海的坡地與階地(註二)。此時期的人在這些地區形成長期定居的聚落,以穀類種植的農業和打獵為主,漁業則比較次要(註二)。
出土的大量石棺群為卑南文化的最大特色,其中最著名的卑南遺址出土面積超過三十萬平方公尺,代表了距今三千至兩千年前的聚落和墓葬群(註一)。從出土物可知,此時期的人類製造石器、陶器、玉器的技術已達高水準(註二)。石器方面包含大量石鎌、石刀、石杵等農具,還有狩獵用的矛和鏃(註一)。陶器有罐、缽、小口瓶等容器,外表以素面、橙色系為主,紋飾不多但造型豐富,除容器之外,還有陶紡輪、陶槌、陶匙等實用工具及陶還裝飾品,也有陶偶、小型陶器等可能與精神生活有關的器物(註二)。在出土的玉器方面,不僅數量多而且製造技術發達,在墓葬的石棺群中發現了大量精緻美觀的玉器陪葬品(註二),如頭飾、耳飾、頸飾、胸飾等,其中玉器的材料已知來自花蓮豐田和西林地區(註一)。
此時期的人類將死去的親人埋葬在家屋或家附近,讓死者和活著的親人相伴,表示親族之間互相依存的感情,整個村落就是死去的親人和生人共存共居的村落。其埋葬的主樣葬具為長方型的板岩石棺,石板棺常仇大至為南北向,死者的腳多指向都蘭山。一個石板棺通常埋葬一個死者,但也有將已埋死者的石板棺挖開再次使用的情形,大多數入葬時都有隨葬品,隨葬品包含了精美的玉、石質裝飾品、舞器、供具、陶紡輪以及盛裝食物的精美陶器,而依石棺結構和陪葬品的種類數量多寡,可以發現卑南文化時期的人類是有階級之分,而且可能是由家族或氏族世襲(註二)。
卑南文化和卑南族文化完全不同,也沒有證據可以證明兩者之間的關係(註三)。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卑南文化
Keyword:Beinan Culture
參考資料
何傳坤(2003)。台灣的史前文化(第一版)。新北市:遠足文化。P.143-147(註一)
呂理政(1997)。遠古台灣的故事:認識台灣的史前文化(初版)台北市:南天。P.48-53(註二)
考古學習網(註三)
歷史文化學習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