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史楚普效應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史楚普效應


教育Wiki

目錄

定義
史楚普效應(Stroop Effect)是美國心理學家史楚普(John Ridley Stroop) 於1935年提出,指受試者受到自身對字義的認知影響而干擾其對於色彩的判斷,而花費較多反應時間回答問題。當受試者被要求回答某個顏色與字面意義不同的字詞時,往往使得受試者反應速度下降、出錯率增加。反之,若相同,則辨識較快,反應時間縮短。(註一)
原始的Stroop實驗
Stroop(1935)延續了早期針對干擾(interference)或抑制(inhibition)效應的研究熱潮,而設計以下實驗。共分三部分,材料顏色為紅、藍、綠、棕、紫。每個字都用非其意義的顏色表現,如:「棕」會用紅、藍、綠或紫四個顏色的形式出現。
第一部分的結果為受試者在刺激文字以黑色表現時,反應時間短於其他顏色,但無顯著差異。第二部份的結果為受試者在辨識字詞表現的顏色時,受到的影響會比單純色塊大。第三部份的結果發現會產生練習效果而干擾實驗結果,還發現不同性別間也存在些微差異。(註二)
如何進行史楚普實驗
史楚普實驗又稱為顏色與文字衝突實驗(color-word conflict test),可以用來評價抑制習慣行為的能力。在隨機安排的文字組合中,依序快速唸出該字詞的顏色名稱,比較念完兩種組合的時間差異。
實驗的第一階段,試題中的字詞顏色與字義相符沒有干擾,第二階段則兩者不相符,要求受試者唸出字詞的顏色(而非字義所代表的顏色),於有干擾的情況下進行測驗。結果顯示受試者會因干擾而使讀取速度下降。
當字義與文字顏色不一致時,受試者的回答時間較久,原因是由於大腦必須克制既有的習慣,將字義和實際顏色區隔開來,而克制大腦的動作時間就是延遲的反應時間。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 史楚普效應
英文關鍵字: Stroop Effect
參考文獻
註一:Pawpaw Poroduction. 瞬間看穿人心的心理學。許慧貞 譯。台北:世茂。p.128-129
註二:網路資料 取自 https://sites.google.com/a/gap.kmu.edu.tw/chowder/yan-jiu-ji-hua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