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周作人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周作人


教育Wiki

目錄

生平

周作人,生於1885年,卒於1967年,現代散文家、詩人和文學翻譯家。原名柵壽,字星杓,後改名奎緩,自號起孟、啟明(又作豈明)、知堂等,筆名仲密、藥堂、周遐壽等。浙江紹興人。是魯迅的第二個弟弟。

1901年入南京江南水師學堂。1906年到日本留學。1911年回國後在紹興任中學英文教師。1917年任北京大學文科教授。「五四」時期任新潮社主任編輯,並參加了《新青年》的編輯工作。抗日戰爭爆發後,居留淪陷後的北平,出任南京國民政府委員、華北政務委員會常務委員兼教育總署督辦等偽職。1945年以叛國罪被判刑入獄,1949年出獄,後定居北京,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從事日本、希臘文學作品的翻譯和寫作有關回憶魯迅的著述。

1966年人民文學出版社不再給周作人預付稿費。同年8月6日他被紅衛兵查封了家,並遭到皮帶、棍子抽打。其後周作人兩次寫了短文讓兒媳張菼芳交給當地派出所,以求服用安眠藥安樂死,都無音信。隔年5月6日周作人因病逝世,享年82歲。

觀點、評價

他的理論主張和創作實踐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五四」以後,周作人作為《語絲》週刊的主編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寫了大量散文,風格平和沖淡,清雋幽雅。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思想漸離時代主流,主張「閉戶讀書」。30年代提倡閒適幽默的小品文,沉溺於「草木蟲魚」的狹小天地。此時直至40年代所寫的散文,格調「一變而為枯澀蒼老,爐火純青,歸入古雅遒勁的一途」(郁達夫《〈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導言》),影響日益縮小。

著作

散文集:《自己的園地》、《雨天的書》、《澤瀉集》、《談龍集》、《談虎集》、《永日集》、《看雲集》、《夜讀抄》、《苦茶隨筆》、《風雨談》、《瓜豆集》、《秉燭談》、《苦口甘口》、《過去的工作》、《知堂文集》。詩集:《過去的生命》。小說集:《孤兒記》。論文集:《藝術與生活》、《中國新文學的源流》。論著:《歐洲文學史》。文學史料集《魯迅的故家》、《魯迅小說裡的人物》、《魯迅的青年時代》回憶錄:《知堂回想錄》。著作日語譯本:《北京の菓子》、《周作人隨筆集》、《中國新文學の源流》、《周作人文芸隨筆抄》、《瓜豆集》、《結縁豆》、《魯迅の故家》、《日本文化を語る》、《水の中のもの―周作人散文選》、《日本談義》、《魯迅小説のなかの人物》、古希臘語譯作:《路吉阿諾斯對話集》 、《希臘擬曲》、《財神》(古希臘喜劇)、《希臘神話》、《伊索寓言》、《歐里庇得斯悲劇集》(與羅念生合作,古希臘悲劇)。日本語譯作:《古事記》、《狂言選》、《枕草子》、《浮世澡堂》(日本語《浮世風呂》)、《浮世理髮館》(日本語《浮世床》)、《現代日本小說集》(與魯迅合作)、《如夢記》 、《石川啄木詩歌集》、《兩條血痕》。英語譯作:《域外小說集》(與魯迅合作)、《紅星佚史》、《現代小說譯叢》(與魯迅合作)。


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