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姚鼐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姚鼐


教育Wiki

目錄

姚鼐

生平

姚鼐(1731年-1815年),清代文學家,字姬傳,一字夢穀,室號惜抱軒,世稱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早年曾任孝廉,傾心戴震之學,欲奉為師,被婉拒。乾隆二十八年姚鼐考上進士,選庶吉士,曾經任禮部主事、鄉試考官、會試同考官、刑部郎中等職位。嘉慶十五年重宴鹿鳴,加四品銜。姚鼐善於古文。晚年曾先後主講江南、紫陽、鐘山等書院。

學術思想

方苞是桐城派的創始人,主張學習左傳、史記,講究義法,提倡義理,要求語言雅潔,反對俚俗。姚鼐是集大成者,他的古文主張,在提倡「義理(內容合理)、考據(材料確切)、詞章(文詞精美),三者不可偏廢。」又在學習方法上,提出古文八要:「所以為文者八,曰:神、理、氣 、味、格、律、聲、色。神、理、氣、味者,文之精也;格、律、聲 、色者,文之粗也。然茍舍其粗,則精者亦胡以寓焉?」(《古文辭類纂序》)

著作

《惜抱軒全集》中的88卷包括了文集16卷、後集10卷,詩集10卷,又有《法帖題跋》、《左傳補註》、《公羊傳補註》、《國語補註》、《梁傳補註》、《九經說》、《莊子章義》、《老子章義》等。《惜抱軒全集》等,所編《今體詩鈔》、《古文辭類纂》,皆流傳極廣。其散文簡潔嚴整,紆徐明潤,代表作有《登泰山記》、《袁隨園君墓志銘》、《游媚筆泉記》等。

評價

有人認為姚鼐為桐城派古文的重要作家,他繼承了同鄉方苞、劉大櫆、姚范的古文之學,成為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對桐城派的文學理論也有所補充發展。他既擴大了方苞的「義法」說,主張「義理、考據、辭章」三者的統一,又繼承發揚了劉大櫆的「神氣」說,提出了「神、理、氣、味」與「格、律、聲、色」相統一的理論;同時,還總結概括歷代文章的風格論,發展了「陽剛陰柔」相反相成的美學觀。姚鼐的詩,有清拔淡遠之致,尤工近體,但為文名所掩。他的詩《歲除日與子潁登日觀觀日出作歌》、《河上雜詩》、《金陵曉發》、《岳州城上》、《山行》、《南昌竹枝辭》、《出池州》等,皆富有韻味。姚鼐的文章,可從方苞、劉大櫆、歸有光上溯於唐宋八大家,而與歐陽修、曾鞏之文相接近,簡潔清淡,雍容和易,如同其人,在桐城派諸家中,最富情韻,偏於「陰柔」之美。議論文如《伍子胥論》、《李斯論》、《賈生明申商論》,序跋如《老子章義序》、《海愚詩鈔序》、《荷塘詩集序》、《劉峰先生八十壽序》,書信如《答翁學士書》、《復汪進士輝祖書》、《復魯非書》,記傳如《登泰山記》、《朱竹君先生傳》、《袁隨園君墓志銘》,皆可反映其文風格。但其文氣力不能健舉,規模不能擴大,缺少反映社會現實的內容。

《資料取自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