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平路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平路


教育Wiki

目錄

生平

平路(1953年-)本名路平,生於台灣高雄,祖籍山東諸城,曾就讀於台灣大學心理學系和美國艾奧瓦大學數理統計系。為知名小說家、專欄作家,評論文字散見各報刊,內容涵蓋政治、文化、社會、性別等議題,尤以文化和社會評論的系列文章聞名。曾在美國公司與郵政總署擔任統計分析師,工作之餘,也向台灣報紙投稿。她的小說〈玉米田之死〉獲得1983年年度「聯合報小說首獎」;其他作品後還獲得「時報散文獎」、「劇本創作獎」等獎項。曾任職中國時報主筆、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與台北藝術大學藝術管理所任教。2003年初開始在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擔任中心主任,居港後著作有《讀心之書》、《浪漫不浪漫》等。

觀點

平路自詡自己的文章是“進步觀點的文字”。由父系文學出發,書寫移民主題中的文化認同、原鄉情懷等男性文學的中心主題,但她卻能不受制於社會制度與男性思維的牽絆,對既定的社會文化定見提出重重質疑,有意識地大力抨擊沙文主義。不但能以堅定的姿態發聲,更能顛覆各種制式權威,開創新的小說世界。在小說主題上,並非只探究屬於「女性」的部分,亦將反對霸權的姿態擴大到語言的牢籠、意識型態的箝制及社會文化的制約的層面。聲音無處不在:由行為心理、動物權益、心靈健康、女性主義,以至科幻小說、戲劇評論等不同的討論範疇,幾乎都能找到平路的聲音。

著作

長篇小說《行道天涯》《何日君再來》《椿哥》短篇小說集《凝脂溫泉》《百齡箋》《玉米田之死》《五印封緘》《禁書啟示錄》散文集《我凝視》《巫婆的七味湯》評論集《女人權利》《愛情女人》《非沙文主義》

評價

香港文化評論人馬家揮曾說:「台灣有一類作家可以被稱為知識份子作家。這些文字工作者,在從事文學創作或文化研究之外,也會跟者個現實政治社會有很深的拉扯……來試圖發揮影響力。」在平路作品中,使用許多後設手法,顛覆了大眾觀念中那些習以為常的小說,以輕盈的態度直指事物的核心,具較強的思辯性,因此她是知識性文學的代表者之一。不僅如此,身兼新聞人、文化人、政治評論家及小說家等多重身份,她小說結構和形式向來是評論者最稱頌的部分。


責任編輯:109602123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