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循表涉澭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循表涉澭


教育Wiki

目錄

注音

ㄒㄩㄣˊ ㄅㄧㄠˇ ㄕㄜˋ ㄩㄥ

別稱

循表涉澭(ㄩㄥ)又稱為荊人涉澭

解釋

用以諷刺人做事拘泥于成法,不知道依據情況的變化而改變。

出處

<<呂氏春秋·察今>>

典故

荊人欲襲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荊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餘人,軍驚而壞都舍。向其先表之時可導也,今水已變而益多矣,荊人尚猶循表而導之,此其所以敗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於此。其時已與先王之法虧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此為治,豈不悲哉!故治國無法則亂,守法而弗變則悖,悖亂不可以持國。世易時移,變法宜矣。譬之若良醫,病萬變,藥亦萬變。病變而藥不變,向之壽民,今為殤子矣。故凡舉事必循法以動,變法者因時而化。是故有天下七十一聖,其法皆不同;非務相反也,時勢異也。故曰:良劍期乎斷,不期乎鏌;良馬期乎千里,不期乎驥驁。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時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為治,豈不難哉!有過於江上者,見人方引嬰兒而欲投之江中,嬰兒啼。人問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雖善游,其子豈遽善遊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荊國之為政,有似於此。

譯文

楚國人要去偷襲宋國,派人先在澭水中設立標記。澭水突然上漲,但楚國人並不知道,還是順著原來的標記在夜間渡水,結果淹死的人將近有一千多人,士兵驚駭的聲音如同大房屋倒塌一樣。以前他們設立標記的時候,是可以根據標記渡水的,現在水位已經變化,水漲了很多,可是楚國人還是照著原來的標記渡水,這是他們為什麼慘敗的原因。現在的國君取法先王的法令制度,就有些像這種情況。時代已經與先王的法令制度不相適應了,但還在說這是先王的法令制度,因而取法它。用這種方法來治理國家,難道不可悲嗎!所以說治理國家沒有法令制度就會混亂,死守古老的法令制度而不改變就會行不通,混亂和不合時宜都不能治理好國家。社會不同了,時代改變了,改變法令制度是應該的。比如好的醫生,病症千變萬化,下藥也要千變萬化。病症變了而藥不變,本來可以長壽的人,現在也變成短命鬼了。所以做事情一定要根據法令制度來進行,修訂法令制度要隨時代的變化而改變。因此,統治過天下的七十一位帝王,他們的法令制度都各不相同;不是一定要有所不同,而是時代形勢不一樣了。所以說:好劍只要求它能斬斷東西,不要求它一定是鏌;好馬只要求它一天能跑千里,不要求它一定是驥驁。完成功名,這才是古代帝王追求的目標啊。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寶劍從船上掉到水裏,就急忙用刀在船上刻個記號,說:「這裡是寶劍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他就從他刻著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打撈寶劍。船已經走了,但劍沒有動,這樣尋找寶劍,不也是很糊塗嗎?用舊的法令制度治理他的國家,正和此故事相同。時代已經變了,而法令制度不變,用這種方法治理國家,豈不太難了嗎!有個從江邊上走過的人,看見一個人正在拉著個嬰兒想把他投到江裡去,嬰兒啼哭起來。旁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說:「這孩子的父親很會游泳。」孩子的父親儘管很會游泳,那孩子難道就一定也很會游泳嗎?用這種方法處理事情,也必然是荒謬的。楚國人治理國家,就有點像這種情況。

補充

相似詞:荊人涉澭

實例

做事情的方法如果是循表涉澭,那麼結果將會事倍功半。

參考資料

http://tc.wangchao.net.cn/baike/detail_315165.html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