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情境教學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情境教學


教育Wiki

情境教學 (situated learning)

目錄

定義

最早由Brown和Collins以及Duguid於1989首先提出(Brown,Collins&Duguid,1989),此概念是根據近代認知心理學理論所發展出的一種教學模式,其基本假設是為了讓學生直接在真實情境下;或是模擬真實的情境下學習。也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模擬現實環境,以便達到讓學生能融入教學情境中,能更有效率的去學習(馮怡君,2008)。例如:在自然科教學時,可以帶學生到操場去觀察影子,強調學習不能只限制在相同單一的環境,還要能類化到其他新的環境。(註1)

目標

杜威(J.Dewey,1859~1952)分析傳統教育最大的問題,在於課程內容是與學生生活經驗不能相互溝通,這不能互相溝通的原因有下列四點:1.學生的生活與成人經驗,大多數並不相同;2.課程的分類是歷年來科學研究的結果,而不合於學生的經驗;3.學生的世界狹小而偏於個人,課程的世界則遼遠廣大;4.學生的生活聯貫而一致,課程則分門而別類。因此,他認為:教育應以學生為本位,意即:教育的內容應以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經驗為主,反對以學科知識為主的填鴨式、灌泥漿的教學(Dewey,1956)。情境教學的目標,分述如下:

  • 促進良性競爭:

經由學生分組負責的規劃設計,各組學生在參與時都會追求最佳表現來與其他同學分享,亦即將竭盡所能的全力施展參與,各組學生在不斷求新求變的良性刺激下,將能形成刺激學生整理學習成長的最佳動力。

  • 增進學習領域:

一個良好規劃的教學佈置過程,除了可以提供學生一個溫馨且極有助益的學習環境之外,還可以提供並且增廣學生在課本等制式教材外,更寬廣的學習範疇,集合全班的資料彙集與統整,獨特的蒐集、多元的呈現,更可以營造出一塊學習空間無限寬懬的學習環境。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情境教學

英文關鍵字:situated learning

參考資料

註1 馮怡君(2008)。高中古典散文情境教學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頁20-24 高雄市。

註2徐新逸(1998)。情境學習對教學革新之回應。研習資訊,15(1),頁16-24。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