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情境認知論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情境認知論


教育Wiki

情境認知論(situated cognition)

一九七O年末期,以計算機模式來描述人類思考的認知論受到強烈的批評,研究認知的心理學者開始把眼光從遠離現實的實驗室,轉移到學習所發生的自然環境或社會,也就是學習者所處的情境脈絡。
情境認知論也稱為情境學習論,主張知識散佈在外在世界各處,由不同人所持有,分散在人們所使用的工具、手工藝品或書籍之中,也儲放在各種職業、行業從業人員的社群內,亦即強調學習發生於情境脈絡之中。由於學習是繫於情境、與行業息息相關的,因此學者們特別注意領域知識的習得。
Brown、Collins和Duguid提出古代市井的記憶工匠學習的方式和今天師生所處的教室,其差別是非常巨大的。工匠階層解決問題時並沒有根據學理法則,但卻能如專家般的解決該行業的疑難問題,學習記憶與傳承的規律,並不是把他們抽離真實情境去上職業學校受專業訓練,而是直接投入真實的工作情境中,看著父母或師傅在真正的工作環境中做出完整的職業技藝活動,因此孩子們是在平日生活與情境互動的經驗中而產生問題解決的技能,這種現象說明知識的習得是在情境中建構的。情境認知論者主張知識的獲得應以統整、不可分割的社會觀點來進行詮釋:學習是在某一行業中,起初只能在周邊參與,漸漸成熟,最後進到行業核心位置的歷程。入行之初只是生手學徒,通常是由師傅負責教導,須完成真實的工作,才能習得該行業內的領域知識,因此情境學習的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就是認知學徒制。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情境認知論
英文關鍵字:situated cognition
參考資料
孫春在、林珊如著。網路合作學習。2007初版。頁59-60。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