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惰性知識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惰性知識


教育Wiki

目錄

前言

在James的朋友所參觀的這個班級,學生們已經記住了「高溫熔漿」的訊息。這種訊息就是Bransford, Burns, Delclos和Vye(1986)所謂的隋性知識(inert knowledge)(或譯非活性知識)。惰性知識是指那些「原本能夠,而且應能夠,應用到廣泛範圍的情境,但是現在卻只能應用到有限範圍的環境」的知識。我們在學校學到,卻無法把它應用在生活中的訊息或技能,就是隋性知識。例如,你可能也認識這樣的人:他已通過了高級法語測驗,卻無法在巴黎與人溝通;或者,他能夠解決數學課的體積問題,卻不知道要訂購多少沙子,才能填滿一個沙箱。很多時候,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遭遇了問題,並不是由於我們缺乏知識,而是因為我們不能使用自己已有的知識。

實驗

Perfetto, Bransford和Franks進行了一項有趣的實驗來說明惰性知識的概念。他們在實驗中給大學生像下列的問題:「Uriah Fuller是著名的以色列超心理學家,他能夠在任何棒球比賽開始之前,告訴你棒球隊的得分,他的祕訣是什麼?」在大學生看到這些問題之前,研究者要某些學生記憶一張列表,列表列了一些顯然有助於解決問題的句子。其中一是:「在任何比賽開始之前,比賽的得分是0比0」。研究者告訴其中一些學生說,解決問題時,可以用這些句子做為線索。這類學生在問題解決作業上的表現遠優於其他學生。而且,若學生只是記得這些線索,研究者卻沒有告訴他們可以使用這些線索的話,其作業表現並沒有優於從未看過這些線索的學生。這實驗告訴我們,即使在你的記憶內擁有適當訊息,並不能保證你能在適當的時間提取和使用它。所以,你需要知道如何及何時使用你已有的訊息。老師教導學生學習某訊息時,應該設法使訊息對學生而言,不僅有意義而且有用。老師若要有有效的教學,就必須瞭解如何使學生容易提取訊息,以便學生能將此訊息能與其他訊息連結,並且將它應用到教室以外的情境中。

關鍵字
中文: 惰性知識
英文: Inert knowledge
參考書目

Robert E. Slavin(2005)。教育心理學,頁238。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