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挫折容忍力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挫折容忍力


教育Wiki

挫折容忍力(frustration toleration)

目錄

定義

係指個人在遭遇困難情境或是需求無法獲得滿足時,能夠承受困境打擊或忍受需求,以維持正常生活的能力。挫折是個人遭受困難情境時,產生的一種相當不愉快的感受,又稱為挫折感。挫折主要來自於兩方面,第一是面臨無法解決的問題,其次是個人需求無法獲得滿足。在日常生活中,挫折是難免的,所謂「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就是這意思。如挫折是暫時的,事過境遷就沒事了,但如果長期受到挫折,又缺乏因應之道,就容易產生如憂鬱症等心理疾病,進而引發生理上的疾病,甚至以自殺作為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嚴重危及身心健康。

延伸閱讀

挫折感的主要來源包括生理上的問題、情緒上的問題、生活上的問題,以及人際關係方面的問題。由於生理上的限制,無法達成目的,因此產生挫折;經長期情緒不佳,碰到問題時容易沉不住氣,挫折感就伴隨而來;生活上的經濟問題、家庭因素等,都可能造成個人挫折;人際交往的衝突與摩擦,也是造成挫折的因素。但是同樣一件事情對於某些人來說是一種挫折,但是對其他人來說並不會造成挫折,這就牽涉到個人挫折容忍力,也就是說有些人的挫折容忍力較低,有些人的挫折容忍力較高。挫折容忍力較低的人,一遇到逆境就很容易產生挫折感;反之,挫折容忍力高的人,碰到困難情境時,比較容易化解心理上不安的情緒。挫折容忍力的高低和個人的生理條件、過去的生活經驗、以及學習經驗息息相關。一般來說,一個身體健康的人比一個體弱多病或是生理有缺陷的人有更高的挫折容忍力;一個從來沒有遇過挫折的人或是很少遭遇挫折的人,容忍力相對較低;同時,學習如何面對困境以及因應之道,也可以提高挫折容忍力。近年來,不論是老師或是學生罹患憂鬱症的人數有逐年攀高的傾向,尤其是學生自殺事件有明顯升高的現象,值得大家關心與探討。如何透過親職教育的管道,教導家長適度提供孩子延遲需求滿足以及解決困難的機會,並經由學校教育活動的設計,讓學生習得因應挫折之道,以提高學生的挫折容忍力,學校老師要更注意挫折容忍力較低的學生,給予持續的協助與輔導,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快樂的生活與學習。

中英文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挫折容忍力英文關鍵字:frustration toleration

參考書目:

註1:吳清山、林天祐 (2005),教育新辭書, p.64-65,臺北市: 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