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教學背景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教學背景


教育Wiki

教學背景(Teaching Background)

目錄

定義

教學背景大致可分為四類:學前與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企業培訓與政府機關培訓。不同的教學背景模式的要求各不相同,適用於一種背景的教學設計未必就適用於另一種背景。例如軍用模式顯然與學校教育格格不入,而某些為中等教育設計的模式也不能照搬到初等教育中去。

內容說明

無論是設計者還是模式應用者都必須認識到,所有的概念、理論、模式都有它自己的生態、背景,只有在適宜的生態、背景內它們才能得到發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對理論與模式生搬硬套,不顧及背景的差異,違反其生態,其結果要麼是事倍功半,要麼就是適得其反。除了教學背景外,教學設計模式的應用水準也各不相同。其劃分依據便是模式應用對象的人數多少,目前一般分為7種應用水準:大眾水準、機構水準、課程水準、學科水準、單元水準、課時水準與模組水準。大眾水準的教學設計可能是一個全球性的愛滋病防預計畫或一個全國性的出生率控制計畫;而為某大學教師提供職業培訓則屬機構水準的教學設計;課程水準的如為某專業教學設計四年的課程計畫;科目、學科水準的教學設計往往局限於一門特定學科,比如排定微積分這門學科的教學順序;單元水準教學設計能決定所要學習的有關某學科的具體課題或任務,但具體教學過程中所發生的事件需要有課時水準的教學設計來定奪;模組水準設計是一種微型設計,如確定三角函數sin、cos該如何教學。應用的不同水準是教學設計模式比較一個非常重要的變量。它與教學背景共同納入上述的模式比較基本框架,至此完成了教學設計模式比較框架的建構有一點需要明確,模式比較並非是對模式進行孰優孰劣、孰對孰錯作出價值判斷。此模式比較框架只是為解釋此模式如何不同於彼模式提供參考。作為教學設計綜合性理論建構的一個嘗試,埃得蒙玆模式比較框架有兩點尤其值得肯定:以往在理論研究中運用比較法,易犯兩種錯誤:要麼提出幾個所謂「理想」的比較維度作標準,要麼就是將比較物與其些並不存在的維度作比較。而埃得蒙玆的模式比較框架克服了這兩種錯誤傾向,力圖從模式的理論起源、教學背景、教學設計能力等方面為各類模式比較提供一個廣泛而共同的比較維度,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此概念框架突破了以往教學設計中系統論一統天下的局面,指出系統模式雖然有助於我們探索、理解系統的層級特徵、系統內部聯繫與相互作用,各變量參數的動態變化,結果的統合,有效的模式反饋等等,但教學的複雜性需要我們在設計實踐中有意識地運用直覺與經驗。因而,提出軟系統、直覺的教學模式觀念,正是體現了教學設計由實踐至理論的創新。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教學背景

英文關鍵字:Teaching Background

參考資料

盛群力、李志強/著。現代教學設計論,頁69-70。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