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教育知識社會學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教育知識社會學


教育Wiki

教育知識社會學(sociology of educational knowledge)

目錄

定義

從社會學的角度出發,去探究學校課程形成過程及其影響因素的一門學問。詳細來說,教育知識社會學在於分析課程中,知識的選擇、組織、評鑑等現象,以及權力結構對於這些現象的影響。因為知識與可成通常密不可分,所以部分學者將教育知識社會學稱為社育課程社會學。

歷史

知識社會學一詞於1924年由社會學家謝勒(M. Scheler)所提出,並經其他社會學者闡述與傳遞之後,慢慢成為社會學中的一支,並漸受到重視,間接影響教育知識社會學的產生。教育知識社會學源自於1960年代新興的教育社會學觀,新興的教育社會學不同於傳統教育社會學,前者以社會學為起點使用社會學的研究發現來詮釋與解決教育問題,後者以教育學為出發點透過教育研究的過程建立或修正社會學的理論,並開啟教育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教育社會學進入1970年代之後,又發展出詮釋性導向的新教育社會學,相關研究以課程與教學為重點,前者從事課程內容的探討,演變成為教育知識社會學的研究體系;後者從班級教學的分析,成為教學社會學的研究體系。教育知識社會學的研究,開啟了學者對於學校課程中社會現象的關注,包括學校課程中知識的選擇、組織、評鑑,以及影響知識選擇、組織、評鑑的因素。課程是由知識組成的,什麼樣的知識要納入課程中,是鄉土知識或國際知識?牽涉到知識的選擇問題,由誰來選擇知識,是教師或學者?是國家或家長?也是知識選擇的問題。課程的結構如何,是直線或螺旋?是直接或建構?這些都是知識組織的課題。至於學習者對於知識的瞭解與實踐的情形,則是知識評鑑的領域。而社會文化、政治人物的意識形態、專家學者的理念、世界的潮流等都是影響知識的選擇、組織、評鑑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中小學正在積極從事課程教育改革,課程中有關知識內容的選擇、知識結構的正確決定,以及知識習得的有效評鑑,都是值得研究的課題。以便讓課程改革度過最受爭議階段,使新的知識內容能夠順利傳遞給下一代。

中英文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教育知識社會學英文關鍵字:sociology of educational knowledge

參考書目:

註1:吳清山、林天祐 (2005),教育新辭書,p.82-83,臺北市: 高等教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