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梯形教學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梯形教學


教育Wiki

梯形教學(Trapezoid teaching)

目錄

梯形定義
教導梯形的圖形時,學生應先具備三角形以及矩形的概念,了解矩形的特性為對邊相等且平行,而在四個角方面則皆為
90度,此特性將有助於了解梯形的定義,而三角形則是須了解其面積的計算公式,以利未來教導梯形面積公式時,可做
分割的動作。首先在梯形定義的部分,梯形為一邊對邊平行即可不需等長,而另一邊不互相平行,因此形成一個類似階梯
狀的圖形,而將此命名為梯形。學生瞭解上述定義後,老師應提供大量的圖形,以供學生找出何者為梯形,並且可引導學
生說出為何不是梯形,或者為何是梯形,以增加學生對於梯形的概念,也可檢驗學生是否真正了解其含意。
梯形面積
教導梯形面積公式前,老師可先進行分割的動作,即為將上底的兩端點垂直連至下底的邊,以形成兩條等長的高,因此
此時圖形可看為兩個三角形與矩形的組合,因此在計算面積時可分開計算,最後再加總。學生應利用此分割技巧,適當的
演練後,老師則可教導其更快速的計算方式,即為(上底加下底)X高/2,其原理的導正也是利用上述分割的技巧。首先將
式子拆開來看,可視為上底乘以高除以2,而此及計算中間矩形的一半,而在下底的部分,可拆成中間的矩形邊長以及左
右兩邊的三角形底邊,因此下底乘以高除以2恰好為兩塊三角型面積,以及中間矩形的一半,因此將上述綜合之後,即可
推導出梯形面積的公式原由。(註1)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梯形教學
英文關鍵字:Trapezoid teaching
參考資料
註1蔡秉樺/著。促進理解的認知學習:國小數學學習地圖,2007年初版,頁470~472。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註2 John A. Van De Walle/著,張英傑、周菊美/合譯。中小學數學科教材教法,2005年初版,頁678~680。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