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梵谷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梵谷


教育Wiki

梵谷(Vincent Van Gogh,西元1854-1890年)為後期印象畫派的代表畫家之一,但也和高更、塞尚一樣具有反印象派的雙重性格。 [註一]

目錄

生平概述
梵谷於西元1854年出生於荷蘭的牧師家庭,伯父為畫商,在耳濡目染之下梵谷自幼就對藝術有粗淺的理解,成年後,做過許多不合意趣的工作,直至27歲才踏上藝術的道路,儘管經濟情況及年齡對他相當不利,梵谷仍憑著對藝術的熱情加上天賦,在藝術天地中辛勤耕耘。
西元1866年,梵谷前往巴黎,受印象派的影響,風格丕變,熱衷於印象派的主張,然而梵谷無法適應喧囂的巴黎生活,兩年後前往法國南部的曼波列,與高更為伴,暫時獲得寧靜的生活,逐漸脫離印象派繪畫的範疇,有了自己的風格,技巧臻於圓熟,然而梵谷的內心仍躁動不已,在某次與高更爭執後(有一說是與女子戀愛失敗)梵谷割下躲耳朵,導致兩人的情誼徹底決裂。
以後,梵谷的精神病周期性發作,進入巴黎郊區的聖雷米醫院靜養,最後在西元1890年,以一把手槍結束了自己的性命。
藝術風格
梵谷27歲才開始學畫,他的畫作不符合學院派所定義的「美」,一生僅賣出一幅畫,靠著弟弟的接濟度日,經濟、生活、身體(癲癇)的折磨,使得梵谷特別關懷勞工階層、農民的生活,同時也將自己的情感毫無保留地揮灑在畫布上,因此心境上的變異導致表現技法有所不同,如:看似混亂的捲曲、迴旋筆觸、較短的筆觸、短促平行的筆觸 [註一]、如木刻般粗獷的輪廓線等,並以色彩暗示他的情緒。
重要作品

<自畫像>、<星月夜>、<鳶尾花>、<午睡>、<橄欖樹>、<紅葡萄園>、<黃屋>、<麥田群鴉>等。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梵谷
英文關鍵字:Vincent Van Gogh
參考資料
[註一] 張心龍(1999)。印象派之旅。臺北:雄獅。頁111、115。
劉振源(1994)。印象派繪畫:西洋繪畫導覽。臺北:藝術圖書。頁210-229。
范夢 (1997)。寫實到印象。臺北:藝術圖書。頁22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