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歐陽子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歐陽子


教育Wiki

目錄

生平:

歐陽子,本名洪智惠,1939年4月9日生於日本廣島,原籍臺灣省南投縣。。她的祖父洪火煉,原是臺灣的一位知名人士,日本佔據臺灣時期,把兒子洪遜欣(歐陽子的父親)送到日本東京帝國大學讀法律。洪遜欣畢業後留在日本,在廣島任職。後洪遜欣調去崗山工作,全家移居崗山,這才避免了1945年原子彈轟炸廣島的災難。抗戰勝利後,歐陽子隨父親一家返回光復後的臺灣。歐陽子在臺北第一女中讀書時,便開始對文學發生興趣,13歲就在報刊上發表散文,16歲開始寫詩。1957年秋天進入臺灣大學外文系就讀。1960年,她就讀大三時,與同班同學白先勇、王文興、陳若曦、李歐梵、劉紹銘等人創辦《現代文學》雜誌,開始以「歐陽子」的筆名在《現代文學》寫小說。於1961年畢業後,在臺灣大學外文係任助教,次年赴美,獲愛荷華大學小說創作班碩士學位,後又入伊利諾大學進修文學課程。1965年隨夫定居德克薩斯州,直至今日。歐陽子在創作和評論兩方面都令人刮目相看。代表作品為小說集《那長頭發的女孩》和《秋葉》,散文集《移植的櫻花》、評論集《王謝堂前的燕子》、譯有《第二──女人》,編有《現代文學小說選集》。

創作特色:

一九六○年代,有「心靈藝術家」之稱的歐陽子,在小說的創作上,受到臺灣文學界的重視,不僅在她的小說主題上,展現了「現代主義」的文學風格,而且在小說的敘述技巧上,也表現了其獨特的藝術手法。在戰前,臺灣的小說家,原本以男性作家為主,他們的作品也都以男性的觀點,來說明當時臺灣的社會變遷。有關男子內在感情的表達,以翁鬧的〈天亮前的戀愛故事〉作品最為特殊,全篇文章中,翁鬧向一位知心的朋友,道出他從少年時期以來對於愛情的感受,以及他多次追求女孩的荒唐事例。這篇小說可以讓讀者,清晰的了解男性內在心靈的心聲。然而這一寫作的風格,並不為其後的作家所使用。直到戰後,女性作家興起,才有以女子生活經驗為背景,而表現女性內在心靈為中心的作品出現。而其中最能以女性內在心靈為重心,而表現出男女感情糾葛和畸形戀情的作品,就是歐陽子的小說。歐陽子擅長於刻劃「女子內在感情」的困境,以及潛藏在她們內心被壓抑的「心理狀態」。依據歐陽子的自剖,她小說的創作過程是:「﹝我﹞的每一篇小說,至少有一幕重要的劇景,在劇景中,主角的內心生活和外界活動,發生正面衝突,引起高潮。亨利‧詹姆士的『劇景、描述穿插法』是寫小說的一大秘訣。亞里斯多得分析希臘古劇,談到『三條協律』﹝即三一律﹞像〈網〉、〈半個微笑〉,〈那長頭髮的女孩〉,〈花瓶〉、〈浪子〉、〈最後一節課〉等篇,除了回憶的部分及背景的描述外,故事都發生在一日之內,在同一地點,而且情節是單一的。求單一緊湊的戲劇效果,重視伏筆,有推理性質。」由歐陽子的自我陳述也可以清楚看見她的寫作風格。


文學評價:

白先勇曾說:「歐陽子的小說有兩種中國小說傳統罕有的特質,一種是古典主義的藝術形式之控制,一種是成熟精緻的人心理之分析。前者表諸於她寫作的技巧,後者決定她題材的選擇。歐陽子最成功的幾篇小說如:〈網〉、〈覺醒〉、〈浪子〉、〈花瓶〉、〈最後一節課〉、〈魔女〉等,在小說形式之控制上,可以說做到了盡善盡美的程度。」歐陽子不僅是台灣六O重要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完整的呈現出時代的特色,是當時「現代主義」小說中的代表作,她著名的小說集《秋葉》也被視為是心理小說的重要代表。

著作:

代表作品,短篇小說集《秋葉》。評論白先勇的《臺北人》著名的《王謝堂前的燕子》,小說集《那長頭髮的女孩》,散文集《移植的櫻花》等。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zh-tw/%E6%AD%90%E9%99%BD%E5%AD%90http://zh.wikipedia.org/zh-tw/%E6%AD%90%E9%99%BD%E5%AD%90http://web.pu.edu.tw/~twcenter/nantou/paper4.htm


責任編輯:謝靜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