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洪深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洪深


教育Wiki

  洪深(1897年12月31日-1955年8月29日),學名洪達,字淺哉,又字潛齋,號伯駿,江蘇武進人。中國電影戲劇理論家、劇作家、導演。筆名有莊正平、樂水、有深、肖振聲等。

目錄

生平

  1915年,洪深寫了第一個有對白的劇本《賣梨人》,接著又創作了《貧民悲劇》,從此走上戲劇創作的道路,成為我國話劇運動的奠基人之一。

  1916年夏天,洪深赴美國留學,先學陶瓷工程,後來專攻戲劇。1922年回國后,除先後在復旦、暨南、山東、中山、廈門、北師大等大學任教外,他主要從事戲劇和電影編導工作。

  1923年,他加入了戲劇協會,參加並領導過復旦劇社、南國社,對中國現代話劇的形成和劇場藝術水平的提高有較大的貢獻。

  1930年洪深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左翼戲劇家聯盟,至1932年,相繼寫出了反映江南農村農民生活與斗爭的農村三部曲:《五奎橋》、《香稻米》、《青龍潭》。這些是洪深的代表作,也是五四運動以來第一次較全面反映農民的苦難生活及其英勇鬥爭的優秀劇本,具有強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意義。

  七七事變之前,洪深積極從事國防戲劇活動,寫出了一些以抗戰為主題的獨幕話劇,如:《走私》、《鎢》、《鹹魚主義》(與沈起予合作)等,並和夏衍創辦了《光明》半月刊,使之成為宣傳抗戰的重要陣地之一。

  洪深雖然在美國留學,但卻沒有崇洋媚外之惡習,1937年他在武漢曾當面批駁了汪精衛的悲觀亡國言論。1938年,洪深在周恩來、郭沫若領導下的軍委會政治部任戲劇科長,組織了十幾個抗敵演劇隊深入內地農村鼓動抗日。其間,他以旺盛的革命熱情,寫了《飛將軍》、《米》、《包得行》等劇本,對推動抗日運動起了積極作用。

  1941年皖南事變後,洪深先後在桂林、重慶、昆明等地導演了《再見吧香港》、《法西斯細菌》(夏衍所作)、《祖國在呼喚》、《草莽英雄》等劇,有力地配合了反對國民黨政府破壞抗戰,破壞團結的鬥爭。抗戰勝利後他回到上海,除在復旦、上海劇專任教外,還編導了《麗人行》、《關不住的春光》等劇目。

  洪深與群眾聯系廣泛,為人熱情誠懇,待人平等,他學識淵博,熟悉中外文學和話劇,對中國古典戲曲和民間藝術也有精闢的見解,具有真正人民藝術家的氣質與魄力。

  1955年,洪深逝世,時年61歲。

文學風格

  洪深寫社會之實,也寫內心之實;他嘗試發掘人物的內心世界,表現人物的心理狀態,這點是當時的劇作家、小說家較少用的。洪深內心寫實的作法,受到美國劇作家尤金‧奧尼爾(Eugene O'Neill)作品《瓊斯皇》影響,作品大多具現實與教育意義。

著作

《賣梨人》、《貧民悲劇》(1915,就讀清華大學時作,後《貧》劇收錄於《洪深戲曲集》)

《趙閻王》(1922,任教北京大學時作)

《少奶奶的扇子》(1924,戲劇協社時期作)

《五奎橋》、《香稻米》、《青龍潭》(1930,合稱《農村三部曲》,主編時事新報副刊時期作)

《走私》、《鹹魚主義》、《鎢》、《漢宮秋》、《多年媳婦》(1936,明星公司時期作)

《包得行》、《黃白丹青》、《女人女人》、《雞鳴早看天》(1940,軍委會政治部三廳戲劇科長時期作)

《這就是美國的生活方式》(1951)

評價

作為中國接受過西方系統戲劇訓練的第一人,洪深回國後開創了數個第一:

1.確立「話劇」的名稱

2.最先建立起了話劇的專業導演職能和正規排演制度

3.在中國最早寫出完整的電影劇本:《申屠氏》

4.編寫了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的劇本:《歌女紅牡丹》

  夏衍曾說:『洪深在話劇創作、導演、表演上作了全面的實踐和不斷進行理論方面的探索,對我國現代話劇的形成和劇場藝術水準的提高做了奠基的工作。』

參考資料

黃維樑:《中國現代文學導讀》,揚智文化,2004年9月,ISBN: 9578186614

佚名 《中國現代文學史》,熾天使書城:[1]

外部連結

人民網:歷史上的今天2003年8月11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