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漸進模式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漸進模式


教育Wiki

漸進模式

目錄

理論原則

  漸進模式係由美國林布隆學者所提出,認為決定是透過參與決定者的社會互動所形成,此互動的過程是動態的,彼此互相調整與調適,進而達到漸進的過程,當然其中漸進的方式必須顧慮到現實的限制,參與者的意願,還有決定者的理性思索,過程中不強調劇烈的變化,也不做固守的格律,而是採取逐漸向前,踏實行進的方法,如同波博學者所提出的點滴社會工程論一般。

漸進模式特點
1. 認為視手段-目的聯結關係的分析是不恰當的,因為設定目標與產生備選方案二者是同時發生的。
2. 人的知性是有限的,因此同樣打破了過程理性模式所謂的完全決策,因此採用的是漸進的方法。
3. 決策是由社會互動所構成的,無法有效地透過理性做決定,因此決策者必須透過與社會、人群的互動,藉此尋找最有效:的選擇。
4. 因只考慮與工作現況條件近似的備選方案,可大大減少備選方案及其可能後果的分析工作。
5. 分析的重點只限於情境現況與所構擬的備選方案二者間的差異。
6. 漸進方法避開了理論的分析,而偏重對具體實際的備選方案作持續比較。
7. 現實的多數決策是屬於漸進的,包括國家的公共政策,也是透過黨派互相協調,教育政策亦然。

(註2)

漸進模式的弊端

當一個漸進的過程正在執行的時候,必須在社會互動還算可以進行時所產生,若是人員已無法繼續下去,則必然產生一種激進的劇烈改變模式,再者就是關於本質的改變,若是在漸進的過程中,只是換湯不換藥,則即使時間拉長,也只是表面改善,未能如實改變。

關鍵字
中文:漸進模式
英文:incremental model
參考書目
註1 張德銳(2001)。教育行政研究,頁258-293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註2 謝文全(2003)。教育行政學,頁127-130。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result.jsp?st=all&keyword=%E6%BC%B8%E9%80%B2%E6%A8%A1%E5%BC%8F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