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珍珠港事件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珍珠港事件


教育Wiki

事件簡介

1939年歐戰爆發,而日本也被美國告知將廢止日美通商航海條約。此條約一旦廢止,則日本所需的原料和資源都將面臨極大挑戰。日本只能選擇南進到印尼等擁有豐富資源的島嶼,但又必須面臨英、美可能的阻撓。另一方面,德國在歐洲發動快速的攻擊,並在1940年令法國投降。這使日本國內也興起了,是否應該與德國結盟的爭論。在客觀上來說美國的總和戰力大大超越日本,若與之開戰取勝機會很小;但在與美國的談判中,日本被美國要求由中國撤兵,東條英機領導的軍國主義政府自然不可能就此放棄大東亞共榮圈的野心。因此在1940年與德、義結盟,並做好和英、美等國決裂的準備。這是一場軍國主義者將以國家的命運做一超大的賭注。1941年12月8日,日本正假意維持磋商的同時,以海空軍襲擊夏威夷的美國艦隊。造成美國極大的損失,並藉此機會一舉取得其在西太平洋的優勢。日本的攻擊迫使美國加入戰爭,而德、義兩國雖然並無義務但也紛紛向美國宣戰。但當美國做好了戰爭的準備,以跳島戰略一路拿下太平洋的重要小島,並使日本本土面臨極大的威脅,二次大戰也接近尾聲。(註1)

評價

在二次大戰後召開的遠東軍事審判,許多戰犯因為違反和平遭判死刑,也包括了東條英機。許多人在戰後都質疑了,究竟日本軍方和政客是否清楚明白了兩國的國力差異,但仍然執意發起戰爭。而這場戰爭對美國來說,是一場決定性地戰爭,使美國人放棄了孤立的心態,投入歐洲戰場,並以其強大的工業能力作為後盾,一舉使疲弊的歐戰和太平洋戰場得以反擊。針對此事件,也有許多陰謀的猜測,如美國事前早已知情等。但無論如何,此事件都是戰爭中的一大轉捩點,並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

參考書目

註1李邁先譯(1974)。西洋近世史冊三,頁200-202。台北:幼獅出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