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現代性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現代性


教育Wiki

目錄

概要
「現代性」(modernity)是一個概要性的觀念,現代性的特點是藉由當今社會和前一時代,或稍晚出現的後現代比較而稱為「現代」,來強調和歷史上前一時期來做一個時間上的斷裂點,並用以概略指出在前現代和現代性的跨越之際,社會的特性產生了較為明顯的改變。而一般較廣泛的認定是,自文藝復興以人為本的思維開始,直到今日都稱為現代;若更狹義的學界定義則是自十七、十八世紀以降,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美國獨立、法國大革命等..,所帶來諸多的自由解放的思維、生產模式的遽變,最終形構而成當今錯綜複雜的社會,即稱為「現代社會」或具有「現代性」。(註1)
特徵
而社會學基本認為現代社會,可概略分為受到下列五點所影響、結構。
一、 民族國家
民族國家在美、法獨立後逐漸成為主要的政府形態,民主政治、民族國家、自由主義的發展下,國家的治理也脫離中世紀以來政教合一的舊慣,而全面滲透進入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二、 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乃是以市場利益為優先的商品生產及交換體系,其源自於15世紀末的西歐,而透過貿易逐漸擴張,來到工業革命的大量機械化後,資本主義的影響層面變得更廣、滲透社會生活的程度也大幅加深。
三、 都市化
生產力的大增和生活條件的改善造成死亡率下降,人口開始大量增加,而工業革命也正好需要大量人力的投入,於是人口開始自農村移往都市,造成大量的都市化。
四、 工業化
工業革命所帶來的機械生產,使人類使用效率較高的器具和方法,大量增產食物,也使生活所需物資需受大自然影響的程度大幅降低。
五、 科層制
大量生產的模式也帶來新型態的組織,在工業革命後的生產線上分工細密,每人只負責生產流程的一小部分,同樣的,組織模式也產生高度職司分工的現象,並依照規定運作,即是當今社會多數組織的寫照。(註2)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現代性
英文關鍵字:modernity
參考文獻
註1:彭懷真。21世紀社會學。風雲論壇。p.400-402
註2:王振寰、瞿海源。社會學與台灣社會三版。巨流出版。 P.18~P.19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