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番鵑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番鵑


教育Wiki

目錄

番鵑 Centropus toulou bengalensis

基本資料

科別:杜鵑科
別名:草嘓
體長大小:三十九公分長
保育等級:一般類野生動物
活動環境分布:低海拔至平原的草灌叢、草生農耕地及防風林等
外型特徵:夏羽 - 嘴黑色,全身大致黑色而有綠色光澤,背部及翼橙栗褐色。冬羽 - 嘴黃褐色,全身大致橙栗褐色,胸以下淡黃褐色,中央尾羽褐色有黑色橫斑,外側尾羽黑色。
習性:常單獨或成對出現於雜草、灌叢或甘蔗園中,喜停樹梢,常在低林木或草原上低空飛行,以蚱蜢、蜥蜴為主要食物。<註1>
在台灣常見地區:低海拔甘蔗園、牧場、芒草或灌叢中

雛鳥

雛鳥初生時頭頂及背部有粗毛狀的雛羽,這粗毛是絨羽的羽鞘,羽鞘脫落之後羽絨就會綻開。<註2>

草嘓的由來

番鵑在恆春的牧草區相當常見,只要有突出的草灌叢,多半就可發現單獨的鳥隻在上佇立,且仔細聽可聽到低沉緩慢的「嘓、嘓」聲。因此番鵑又稱之為"草嘓"。

寄生行為

杜鵑科多有寄生行為,就是將卵產在別種鳥類的巢穴中,讓其他鳥類代為孵化,更奇特的是某些杜鵑雛鳥孵出後,便將原有巢主的卵或雛鳥推出巢外,獨自佔有巢主的飼育。
這種獨特的寄生行為多是因為鳥類本身已經失去了築巢、孵卵和育雛的本能。以往鄉間對這種獨特的行為不了解,看到鷦巢中孵出鷹仔子而引為怪譚。
但番鵑仍具備這些本能,所以築巢育雛並不像其他杜鵑科鳥類需要寄予別的鳥種照顧。<註3>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番鵑
英文關鍵字:Centropus toulou bengalensis


參考書目

註1:自然生態保育系列叢書三,宜蘭縣鳥類資源27頁,張明財及林燕秋撰文,宜蘭縣政府1996年8月出版。
註2:鳥羽,台灣野鳥羽毛圖鑑208頁,郝偉廉著,商周出版,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2006年2月發行。
註3:台灣野鳥圖誌32頁,何華仁著,常民文化1996年6月出版。

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content.jsp?rno=1654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