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目標中心模式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目標中心模式


教育Wiki

目標中心模式(goal-centered approach)

目標中心模式的基本假設,認為組織會主動去追求一套目標。因此,組織效能乃被視為組織達成目標的程度,所以該模式較偏重於組織目標達成的評量。
在目標中心模式裡,決定常常是在決策者的手中,他們以追求所訂的目標為本,而釐訂不同的策略來達成目標。如國民小學課程標準總綱裡,規定國民小學的教育目標為:「國民小學教育,以培育活活潑潑的兒童、堂堂正正的國民為目的,應注重國民道德之培養,身心健康的鍛鍊,並增進生活必需之基本知能。」這些為政府所訂的目,是為官方的目標。也可算是一種形式的目標,常常是含糊不清、抽象籠統的。因此,有些學者主張以操作目標取代形式目標來衡量組織的效能,例如學校以學生的表現、教師的素質和畢業生的表現作為其操作目標,然後再根據所設定的標準,參考學校的資源分配來評估學校的效能。
因此,目標中心模式常以常模或效標成就測驗來評量學生在基本能力上的成就,其所評量的效能層面,包括了安全和諧的環境、明確的學校任務、教學的領導、高度的期望、學生學習的時間、教學課程的協調,以及家庭學校間的關係。

目標中心模式雖有其價值,但也遭到許多學者的批評:

1.太重視官方目標或行政人員的目標,而忽視教師、學生及社會目標。
2.忽是潛在、隱而不顯的非正式目標和程序。
3.忽視學校組織追多重且相衝突的目標。
4.忽視環境對組織目標的影響,組織目標是動態的,而且標模式則是靜態的。
5.組織目標是迴故性的,可用來確認學校和教育人員的行為,卻不能用來指導他們的行為。
6.組織的官方目標不一定是它的操作目標。由於實際操作目標的分析既複雜又困難,研究者或許不能正確認清目標。往往官方目標比操作目標受到更大的重視。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目標中心模式
英文關鍵字:goal-centered approach
參考資料
吳清山著。學校效能研究,1998年二版,頁31,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