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社會比較論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社會比較論


教育Wiki

社會比較論(social comparison)

目錄

基本概念
心理學家費斯汀格(Leon Festinger)認為社會比較論有幾個觀點:
  • 相似性假設(similarity hypothesis)
所謂人比人氣死人,我們通常和與我們相似的人比較,尤其在評估自我表現時特別真切,但在評估意見時則會不同,我們會因自己的意見受他人贊同而備受肯定,即使同意的人在許多方面不像我們。
  • 相關屬性假設(related attributes hypothesis)
除了與我們相似的人外,我們也會和那些應該和我們相似的人作比較。例如一位身兼母親和工作的人,如果跟只是位母親沒工作或只有工作不是位母親的人比較,就會覺得自己失職,但如果跟另一位身兼母親和工作的人作比較,就會得到較客觀的評估。
  • 往下比較(downward comparison)
進行社會比較的對象,往往是與我們相似或者應該與我們相似的人們。我們可能將自己與我們認為在某方面比我們差勁的人比較,這就是往下比較。此種情況最常發生在我們個人感到失望或失敗的時候,因此往下比較可以提升個人心情和自我,但就必須要貶低他人。
社會比較的後果
就某些形式而言,社會比較幾乎是自動化的過程,但通常比較侷限於相關的他人,因為和相關的人比較會影響我們評估自己的方式,受到正面鼓勵就會有正向的自我評估,負面批評就會有負面得自我評價。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社會比較論
英文關鍵字:social comparison
參考資料
彭懷恩著。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2012年初版,頁25-27,風雲論壇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