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競值架構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競值架構


教育Wiki

目錄

起源

  競值架構(The competing values framework,簡稱CVF),是一種後設理論,源自於競爭價值模式(competing values model),依照一連串有關組織效能的實徵性研究,所統整出的知識,其思考的模式乃基於人類心裡既存的對立與矛盾現象之立論(Quinn & Rohrbaugh,1983;鄭彩鳳&吳慧君,2009),起初是用於整合組織效能的主要指標,並對組織進行效能及價值的檢定。

內涵

  基本上,競值架構的由一條縱軸和橫軸所組成四個象限,每個象限則代表一種對組織的理論、觀點。在現實情形中,外在環境是快速多變、且沒有標準答案,並充斥著矛盾與弔詭的現象,以下將詳細說明競值架構的四個象限:

  1. 人際關係模式:位在左上方象限(內部、彈性),強調信任與歸屬感,目標為:參與、凝聚力、士氣、溝通。
  2. 開放系統模式:位在右上方象限(外部、彈性),注重適應性,目標為:革新、適應、成長、外部環境支持、資源獲取、彈性功能與創造性。
  3. 理性目標模式:位在右下方象限(外部、控制),任務功能取向,目標為:規劃、指示、目的釐清、生產、效率、完成任務、重視預期性。
  4. 內部歷程模式:位在左下方象限(內部、控制),強調穩定、控制,目標為:資訊管理、文件檔案、穩定性、例行性、連續性、內部控制、重視預期性。

  從中我們可以發現,競值架構的特色就在於相鄰的象限間,具有相同的要素,而斜對角的象限則是相反的概念,但這些價值並非只能選擇其一,而是要依照各個組織的需求,去著重他們所要追求的價值,這也就是「競爭價值」的精髓。雖然其中必然有衝突的價值出現,但在多元弔詭的環境中,唯有確立組織願景及目標,並各面向兼顧,組織才能獲大最佳效能。

關鍵字

中文:競值架構

英文:The competing values framework、CVF

參考文獻

吳勁甫(2006)。競值架構運用在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與學校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9(2),155-186。

吳勁甫(2007)。競值架構應用在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之衡量。學校行政雙月刊,52,163-192。

陳麗玉(2007)。競值架構對我國高等教育評鑑國際化指標之啟示。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3, 1-18 。

黃宗顯、陳麗玉、徐吉春、劉財坤、鄭明宗、劉峰銘、郭維哲、黃建皓、商永齡(2008)。學校領導:新理論與實踐。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鄭彩鳳、吳慧君(2009)。國小校長競值領導效能評估、360度回饋態度與行為改變意圖關係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12(2),177-217。


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