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精緻教育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精緻教育


教育Wiki

精緻教育(betterness education)

目錄

定義

係指有效運用科技、掌握教育過程,以達到「追求卓越,提升品質」的教育目標。

發展

精緻這個概念源自於1980年代的「追求卓越」運動,在追求卓越的理念之下,不論在工商業界或教育領域,展開追求更美好、更完美的運動。如美國聯邦政府成立「國家卓越教育委員會」(National Commission on Excellence in Education),哈佛大學教授萊富(S. L. Lightfoot)在1987年5月份的《哈佛教育評論》(Harvard Education Review)中提出完美(goodness)的教育,1988年出版的企業管理暢銷書《追求卓越》(In Search of Excellence),以及1980年代盛行於企業界的全面品質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都提出卓越和品質的重要性,並提出推動的策略。

我國發展

我國精緻教育的概念是在1987年9月的中國師範教育學理監事聯席會中,由伍振鷟先生提出,並在當年年底的中國教育學會學術研討會中列為研討主題,而李登輝總統在1987年度各教育學術團體聯合年會中,提出促進教育精緻化的教育發展首要任務,精緻教育便成為教育界共同追求的目標。1990年吳清基先生出版《精緻教育理念》一書,進一步詮釋精緻教育的意義、內涵、理論基礎與方法,成為教育界追求卓越與品質的重要依據,十餘年來歷久不衰。教緻教育包括卓越性、績效性和科技性三項特徵,所謂卓越性是指超越現狀追求完美、高品質的教育成果,亦即提供更多教育機會、更適切的教育內容、更高水準的師資,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整體提高學生素質。績效性是指提供具有附加價值的教育內容,以及提升教育的「過程績效」,也就是要重視潛在課程的實施以及品質管理的機制,讓教學和行政的運作過程都能發揮最高的效用。科技性是指強化科技的硬體設施,把複雜的教育設計與實施均能朝向簡單化,讓教育人員能夠專注於直接的教育活動,提升教學品質。近年來,教育經費日益緊縮,如何善用科技以及實施過程的品管,以達成卓越、品質的教育目標尤為重要,期盼能深切掌握精緻教育的意義與內涵,從事教育過程的品管,以追求更完美的教育成果。

中英文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精緻教育英文關鍵字:betterness education

參考書目:

註1:吳清山、林天祐 (2005),教育新辭書,p.158-159,臺北市: 高等教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