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美麗島雜誌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美麗島雜誌


教育Wiki

《美麗島》雜誌,創刊於1979年8月,是當時台灣黨外民主運動時期的機關刊物,其組織型態以社務委員的型式組成,網羅了全臺各地的黨外人士,以黃信介為發行人,許信良為社長,黃天福、呂秀蓮為副社長,張俊宏為總編輯,施明德為總經理。雜誌社成員於同年引發的美麗島事件是台灣歷史上的最重要政治事件之一。

雜誌名稱之由來,為周清玉提議取李雙澤編曲,楊祖珺演唱的歌曲-《美麗島》為名。6月2日,《美麗島》雜誌社在台北正式掛牌成立。當時《美麗島》旗下網羅了各派的黨外人士,包括了當時傾向統一的社會主義團體「夏潮」、以及以康寧祥為代表的穩健派,但是主要還是以施明德等激進派為骨幹。《美麗島雜誌》發刊詞表示:「玉山蒼蒼,碧海茫茫,婆娑之洋,美麗之島,是我們生長的家鄉。我們深愛這片土地及啜飲其乳汁長大的子民,更關懷我們未來共同的命運。同時我們相信,決定我們未來道路和命運,不再是任何政權和這政權所豢養之文人的權利,而是我們所有人民大眾的權利。」施明德後來在監獄時表示,創辦《美麗島》的目的是「要形成沒有黨名的政黨,主張實行國會全面改選與地方首長改選」。但是在同時,一批所謂的「反共義士」另外創辦了《疾風》雜誌,與《美麗島》相抗衡,甚至不斷用暴力襲擊《美麗島》的辦公室。雖然「反共義士」自稱為民間團體,但很有可能是受到當時執政的國民黨政府指使。

《美麗島》的知名度不斷提高,到1979年11月發行量已經超過8萬冊。11月20日,「美麗島政團」在台中市太平國小舉辦「美麗島之夜」,會中開始籌劃在世界人權日當天在高雄舉行遊行。在11月及12月初,《美麗島》雜誌在高雄的服務處兩次遭人砸毀,多處各地服務社遭破壞。分別為11月29日,黃信介本人位於台北市的立委服務處和住宅遭到攻擊並搗毀辦公室設備,同日《美麗島》雜誌高雄市服務處也遭人持刀械破壞。雖然報警處理,治安當局一直未能查獲; 1979年12月10日《美麗島雜誌》在高雄市舉辦紀念世界人權日的群眾大會,發生民眾與憲警的暴力衝突,引發美麗島事件;社務人員多數被捕,以軍法判處重刑,雜誌社也因此遭查封,前後發行共5期。

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 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content.jsp?rno=1669898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