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自強運動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自強運動


教育Wiki

目錄

起源

清朝並非靠自己實力,而是依靠漢人率領的農民兵與列強支持下的常勝軍等,才消滅太平天國,曾國籓、李鴻章等漢人將領在與外國人合作時,親眼目睹了列強的「船堅炮利」,乃興起「師夷之長技以致夷」的求強之念。

經歷

於是展開了自強運動的軍事工業階段─設立兵工廠。由兵工廠再推及於鐵路、海運、開礦和電信之類的措施。這些措施大抵都和軍事工業有密切關係,亦即以強兵為主。但強兵需有經濟基礎,因此求復以強兵的觀念逐漸興起,致有織布局等輕工業的興建。可是不論軍事工業或輕工業大都以官僚為主來推動,經營方式也以官僚主導的「官辦」、「官督商辦」或「官商合辦」為主,並未將企業充分擴及民間,以中國為一體的國民經濟基礎未能確立。到1884年中法戰爭以後,反官僚企業的民間知識分子逐漸認識到建立國民經濟的重要性,認為以民間企業為主體的經濟發展才是「民富」的基礎,而「民富」則為國強的原點,「商戰」概念即以民富國強圍棋理論依據。另一方面,自1860年以後,知識分子對西方的認識也逐漸深化。1884年以前,對西方的認識大抵集中在「船堅炮利」的科技膚面;1884年以後,開始認為西方的富強並非僅僅在於科技的傑出,制度也是─尤其是議會制度─也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而議會制度的優點則在於溝通上下,便於建立以全國為一體的凝聚力。這種觀念直到甲午戰爭以後更加確立。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曾國籓、李鴻章

英文關鍵字:Zeng Guofan、Li Hongzhang

出處

李永熾/著。中國全集2歷史中國,1982年出版,頁244。錦繡出版社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