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藍腹鷴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藍腹鷴


教育Wiki

目錄

藍腹鷴 Swinhoe's Pheasant

基本資料

科別:雉科
別名:山雞、華雞
體長大小:雄鳥七十二公分長;雌鳥五十五公分長
保育等級:瀕臨絕種保育類
鳥類區分:稀有特有種
活動環境分布:中低海拔闊葉樹林或雜木林下層,草生地或開闊地中
外型特徵:雄鳥 - 全身藍黑色金屬光澤,頭頂冠羽白色,臉部裸出部分為血紅色,上背白色,肩羽紅褐色、翅羽金屬綠色,尾羽甚長。雌鳥 - 體型較小,全身大致紅褐色,散布土黃色V字型斑紋,腳紅色。
習性:性隱密機警,不易觀察,大多於晨昏活動,叫聲似"咯咯"低沉混濁之音。<註1>

英國人發現的華雞

在西元一八六二年英人史溫侯首度在淡水採集到舊名"華雞"的藍腹鷴,現在的生態環境已很難想像能在淡水附近觀察到牠們的蹤跡。
現成的林道與小徑是藍腹鷴喜歡行走的地方,即使在密林下的坡地,也會選擇較乾淨的路走。

能走就不飛的藍腹鷴

藍腹鷴甚少飛行,通常在受驚嚇的時候才會飛行,又已由上往下的展翅飛行姿態較多。<註2>
大型的雉科鳥類本就不擅飛行,他們的飛羽相對地顯得瘦小,羽毛中最壯觀的反而是尾羽;藍腹鷴的雌雄羽色明顯不同,雄鳥的羽色色彩豐富,非常美麗。<註3>

一夫多妻的家庭

冬末初春,求偶期的雄鳥會繞著雌鳥兜圈子跳舞來求得雌鳥的青睞,但藍腹鷴極可能是一夫多妻的家庭組合,

在配對後,並不會極力呵護雌鳥,總是在妻妾前自顧自地覓食,而跟隨的雌鳥們也會有類至位階的"啄序"。

瀕臨絕種的藍腹鷴

藍腹鷴分布在低海拔山區到兩千五百公尺的中海拔山區,這個區域在二十年前還是盛行狩獵及閥採林木的主要範圍。藍腹鷴就是在這種壓力下逐漸地減少,所以被劃入野生動物保育法的瀕臨絕種鳥類,目前在原始森林與保護區的範圍內,才有比較穩定的族群存在。
牠們的生態研究有一定的困難度,一是主要棲息環境為不易觀察濃密的闊葉樹林,二是他們生性羞怯、警覺性高,不易接近;再者尚存的棲息環境已經不多,各保護區的固有小族群,因近親交配而失去雜交優勢,進而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註4>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藍腹鷴
英文關鍵字:Swinhoe's Pheasant

參考書目

註1:自然生態保育系列叢書三,宜蘭縣鳥類資源35頁,張明財及林燕秋撰文,宜蘭縣政府1996年8月出版。
註2:台灣野鳥圖誌60頁,何華仁著,常民文化1996年6月出版。
註3:鳥羽,台灣野鳥羽毛圖鑑152頁,郝偉廉著,商周出版,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2006年2月發行。
註4:愛戀台灣,探究台灣特有種鳥類13及14頁,姚正得著,社團法人中華民國野鳥學會2002年12月出版。

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content.jsp?rno=1657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