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行為科學時期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行為科學時期


教育Wiki

目錄

行為科學時期

行為科學時期主張以科學方法來研究組織人員的行為,以了解、解釋及預測成員的行為,並據以領導組織的運作。

時間

1930年至1960年。

霍桑實驗學派(Hawthorne Studies School)/人群關係學派(Human Relations School)

代表人物:梅堯(E. Mayo)、迪克遜(W. J. Dickson)、羅斯勃格(F. J. Roethlisberger)
霍桑實驗研究結果顯示,組織成員的心理狀況和社會心理因素,才是影響工作績效最重要的因素。強調尊重人格、積極參與、情緒發洩及非正式組織對效率的影響。

需求層次理論學派(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代表人物:馬斯洛(Maslow, 1954)
主張人類需求具有舞阿層級:生理、安全、社會、尊榮、成侑。認為管理應重視組織成員需求層面的滿足與鼓舞。

激勵保健學派

代表人物:賀茲伯格(F. Herzberg, 1966)
激勵保健學派認為,影響工作滿意與工作不滿意的因素並不相同。影響工作滿意的因素稱為激勵因素,影響工作不滿意的因素稱為保健因素,

人性理論學派/XY理論學派

代表人物:麥理格(D. McGregor, 1960)
主張對成員管理要以協助代替指揮、以鼓勵代替控制、以參與代替獨裁、以自律代替他律、以雙向代替單向溝通。

生存生長關係理論/ERG 理論

代表人物:艾德佛(Aiderfer, 1969, 1972)

公平理論(Equity Theory)

代表人物:亞當斯(Adams, 1965)
理論重點
(一)偏重組織心態及動態層面,而忽略靜態層面之研究與應用
(二)偏重非正式組織而忽略正式組織之研究與應用
(三)視組織為封閉而非開放系統
(四)強調專家權及參照權,而較忽視法職權的研究與應用
(五)強調民主式而非專制式的領導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行為科學時期、霍桑實驗學派、需求層次理論學派、激勵保健學派、XY理論學派、ERG理論、公平理論
Keyword:Hawthorne Studies School、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Equity Theory
參考資料
謝文全(2012)。教育行政學(四版)。台北市:高等教育。P.029-032
洪祥(2003)。教育行政(初版)。台北市:鼎茂圖書。P.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