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評鑑倫理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評鑑倫理


教育Wiki

評鑑倫理(evaluation ethics)

目錄

定義

係指評鑑人員在執行評鑑工作期間,與人相處、互動時必須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評鑑倫理的訂定,目的在適當規範評鑑人員和他人關係,以彰顯評鑑行為的專業形象。倫理是規範人與人之間相處關係的行為準則,如我國傳統上就很重視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之間的關係,積極倡導「五倫」,這五者之間相處之道的界定,可以說就是倫理的最佳寫照。隨著社會的演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更複雜了,除了傳統的五種人倫關係之外,如群我關係、師生關係、同事關係、醫病關係等特定關係日漸增多,也都成為必須規範的對象。倫理和道德之間有相同也有相異之處,必須加以釐清。倫理通常指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關係,道德是指個人的道德修養,前者偏重個人外部的人際規範,後者偏重個人內部的自律要求,但兩者都是在約束個人的行為,使個人的行為舉止能夠符合眾所期望的標準。評鑑牽涉到委託者與被委託者之間、評鑑者與被評鍵者之間,以及評鑑者與社會大眾之間的關係,所以也需要有倫理的規範,使評鑑能夠滿足專業的要求。在教育評鑑方面,不論是方案評鑑、單位評鑑或是個人評鑑,都包括前述三種人際關係,教育評鑑倫理的建立也就刻不容緩。

我國發展

評鑑專業團體對於評鑑人員應該遵守的倫理守則均有明確的規定,並要求成員遵守。歸納之,在委託者與被委託者關係方面,包括利益迴避、尊重對方、公正客觀等守則;則社會大眾關係方面,則有確保報告正確性、對報告負責、促進社會福祉等項。國內的評鑑專業仍處於發展階段,教育評鑑倫理相關規範散見於中央以及各縣市政府的各類評鑑手冊之中,尚未建立起一致性的共識,但已經逐漸受到重視。展望未來,在教育評鑑學術及專業團體共同努力之下,應該可以建立起符合國內情境需求之評鑑倫理守則,使教育評鑑向專業化更邁進一步。

中英文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評鑑倫理英文關鍵字:evaluation ethics

參考書目:

註1:吳清山、林天祐 (2005),教育新辭書,p.122-123,臺北市: 高等教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