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詹宏志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詹宏志


教育Wiki

詹宏志(1956年3月12日-),出生於台灣南投縣草屯鎮。台灣著名作家、編輯、出版人及電影人。 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出版集團和城邦文化創辦人。 曾任台灣許多出版及資訊相關產業協會的董事及理監事職及台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於1997獲台灣People Magazine 頒發鑽石獎章。

生平

詹宏志從小喜愛閱讀,國小畢業後將家鄉第一間民眾設立的小型圖書館全部三、四個書櫃的圖書讀完。 後來姐姐從台中帶書回來,要在第二天一早把書放到書店中。不論姐姐在當天多晚回家,詹宏志都會儘量強迫自己在一晚看完所有的書,不管十本、二十本…「就算有二十萬本,我都要在一夜間看完,因為你不看,第二天書就走了!」詹宏志常看到兩眼紅腫流淚,但他樂此不疲,也因此訓練出過人的閱讀能力。上初中後,常出入學校圖書館,甚至館員許可詹宏志隨意進出,不限借書數量。有次詹宏志發現澳洲免費贈閱的英文基督教傳道刊物,寫了一封英文信函索。每月會收到三十多頁的英文雜誌,也將每頁閱讀甚至背誦,鍛煉英語閱讀能力。高中考上台中一中,大學第一志願本來是政治系,結果分數考高了考上台灣大學經濟系。因為家境清寒,需要和考上交通大學的哥哥平分一條舊被,拿著半床棉被北上讀書。從此開始半工半讀生活,不再向家中拿錢。詹宏志因此認識「如果要求不高,生存並不那麼困難。 」考上大學之後,詹宏志對各種打工機會十分關心,除了兼家教外。因著參加一次救國團編輯營的打工機會,除了照料參加營隊高中校刊主編們的生活起居之外,還有機會參加海報設計的工作,詹宏志把這個營隊海報設計的例行工作變成自己的創作實驗。詹宏志的美工實驗吸引了吸引了當時負責幼獅文藝編輯瘂弦的注意。後來,瘂弦負責籌辦一場國際性的文學盛會,包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瘂弦請詹宏志擔任大會的美術設計,並幫他向台大請了一個月的公假。之後詹宏志便到幼獅文藝兼差美術編輯,待遇比家教還好。有一次一位作家心血來潮,畫了幾幅畫希望能被刊登。幼獅文藝以文字為主,主編頗感為難,他試探性地問詹宏志有什麼看法?詹宏志回答:「一般是先有文字,然後幫文字配插畫;那麼,何不顛倒過來,幫這些畫配上文字?」隨後詹宏志替圖畫配上文字,主編大為讚賞,於是又在幼獅文藝得到文字編輯的工作機會。詹宏志因家境關係,必須及早自立,把握住每一個機會,全力以赴。詹宏志台中一中的同班同學,高檢署檢察官陳瑞仁評價詹宏志為:「在逆境中求上進的人。」「詹宏志讀大學時因身體不適心臟開刀,差點休學,結果還是撐過去。」詹宏志大學畢業後,先後加入聯合報及中國時報報系工作。並有機會調到美洲中國時報擔任藝文組主任,詹宏志在紐約工作,開始有機會以國際觀點看台灣事務。返國後加入唱片、電視、出版、雜誌、電影監製及企劃及網路行銷之工作,創立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城邦文化,明日報等企業。

著作

▪ 1981 六十九年短篇小說選▪ 1981 鹽鐵論▪ 1985 兩種文學心靈▪ 1986 趨勢索隱▪ 1988 趨勢報告:臺灣未來的50個解釋▪ 1989 七十七年短篇小說選▪ 1989 城市觀察▪ 1990 閱讀的反叛─大致與小說有關的札記▪ 1996 城市人:城市空間的感覺.符號和解釋▪ 1996 找回智慧的心 --- 讀書的心與方向▪ 1997 你為什麼不做傳銷▪ 1997 如何使用百科全書▪ 1997 閱讀的美好經驗─找回智慧的心▪ 1998 鹽鐵論: 漢代財經大辯論▪ 1998 創意人:創意思考的自我訓練▪ 2000 2001年文學漫遊▪ 2001 揮灑快樂香水:感染12位名家的生命熱情▪ 2002 詹宏志私房謀殺▪ 2006 人生一瞬▪ 2008 綠光往事▪ 2009 偵探研究:Study in Detective

電影作品

▪ 1991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A Bright Summer Day▪ 1981 《1905 年的冬天》▪ 1989 《悲情城市》 A City of Sadness▪ 1993 《只要為你活一天》 Treasure Island▪ 1993 《戲夢人生》 The Puppetmaster▪ 1994 《獨立時代》 A Confucian Confusion▪ 1994 《多桑》 A Borrowed Life▪ 1995 《好男好女》 Good Men, Good Women▪ 1996 《南國再見,南國》 Goodbye South, Goodbye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自己的空間:我的觀影自傳》,2007年。INK印刻出版有限公司▪ 《音樂札記》,2008年。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The Romantic generation of modern Chinese writers."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3.▪ "Voices from the iron house: A study of Lu Xun ".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87.▪ "Shanghai Modern: The Flowering of a New Urban Culture in China, 1930-1945".1999,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City between worlds: my Hong Kong".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Merle Goldman and Leo Ou-fan Lee, Ed,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ISBN:▪ "Land without ghosts : Chinese impressions of America from the mid-nineteen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R. David Arkush and Leo O. Lee. Berkele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9.▪ "The lyrical and the epic : studies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uthor: Jaroslav Prusek ; edited by Leo Ou-fan Lee. Bloomington, Ind. :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80."The Appropriation of Cultural Capital: China's May Fourth Project." Milena Dolezelova-Velingerova, Oldrich Kral, and Graham Sanders Ed,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