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課程理論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課程理論


教育Wiki

課程理論教育學的一門分支學科。主要研究課程的設計、編制和課程改革問題。
現代影響較大的課程理論主要有三大類:

在課程發展的歷史中,該理論堪稱最古老、影響範圍最廣。從早期斯賓塞的實質主義課程理論、赫爾巴特的主知主義課程理論,到20世紀上中葉要素主義和永恆主義課程理論、布魯納的學科結構課程理論,基本上都是立足學科知識本位來闡釋課程,推動知識中心課程理論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

人本主義教育思想是20世紀60-70年代盛行於美國的一種教育思潮。20世紀,美國教育經歷了進步主義以及與之相對立的要素主義、永恆主義、結構主義等諸多改革,然而這種“鐘擺式”的教育改革,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美國教育的弊病。20世紀60年代末期,美國又迅速墮入“冰川時代”。面對著新的幻滅,許多人在萬般無奈之中產生了深深的“懷舊”情愫,社會呼籲“複歸人性”的聲浪日益高漲。正是在這種日趨濃重的“無奈”與“懷舊”社會氛圍之中,人本主義教育應運而生,成為人們新的寄託。

社會重建將「社會」視為課程的重要實體,學生必須學習社會中的各種面向與問題,如此才有能力去克服阻礙,並創造一個具有正義和公理的理想人類社會。然而傳統課本中的社會學、政治學並不是他們課程學習的內容,他們要學生走入社區,親身去觀察訪談,找出實際問題所在,並建構出一套得以解決問題的策略和假設

模板:Edu-stuben:Curriculum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