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變通性評量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變通性評量


教育Wiki

變通性評量(alternative assessment)變通性評量係指傳統評量以外的另類評量方式,著重在評量與教學的相互配合,以提升問題解決能力與思考能力作為教學與評量的主要目地。註1一般常見的變通性評量有:

目錄

真實評量(authentic assessment)

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學與評量兩者是互為表裡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透過觀察並與學生談話、學生作品,蒐集各個學生學習情形的資訊。「真實評量」(authentic assessment)一詞首先是由Grant Wiggins在1989年所提出的,他主張設計一個真實測驗(authentic test)的首要步驟為先決定我們希望學生在經過學習後所能呈現出來的確實表現(actual performances)為何(Wigginse,1989a)。一個真實評量的設計必須至少符合以下四個基本特徵:(一)評量的設計必須能真正的表現出該領域所應有的表現;(二)評量的內容需依照教學與學習的情形或過程來設計;(三)在真實評量中,自我評量所扮演的角色要比傳統測驗的角色更為重要;(四)在真實評量中,學生常被預期能呈現他們的工作或學習成果,並能以公開與口頭的方式為自己所學的內容加以辯論,教師更可以藉此確實的了解學生目前精熟的情形(Wigginse ,1989b)。

實作評量(performance assessment)

根據學生實際表現所做的評量,可從直接現場觀察與評斷,或間接從學生的作品去判斷,像是:科普實驗成果、寫作或口頭報告。實作評量又稱非紙筆測驗,是指根據學生實際完成一項特定任務或工作表現所作的評量,亦即是從學生實際的行為表現來評量。這些任務或工作,可能是實際操作、口頭報告、科學實驗、數學解題、寫作…等。因此,其所使用的方式,是透過直接的觀察學生表現或間接的從學生作品去評量。註4

學習檔案評量(portfolio assessment)

老師指導學生收集作品(心得寫作、各項作品)於固定的資料夾中,透過定期整理作品,讓學生自我選擇自身認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並進一步說明自己在學習歷程中對於選擇該作品的反思,來作為教師評分的根據。註5

參考書目

註1:屏師國教所研究會主編,《教育名詞彙編》(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02五版),頁171-172。註2:Wiggins, G.(1989a). A True Test:Toward More Authentic and Equitable Assessment. Phi Delta Kappan, 20, pp.703-713.註3:Wiggins, G.(1989b). Teaching to The Authentic Test.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6, pp.41-47.註4:吳清山、林天祐(1997),真實評量,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第15期。註5:黃秀文,從傳統到變通:教學評量的省思,國民教育研究學報。第二期,1996,頁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