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象徵暴力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象徵暴力


教育Wiki

布爾迪厄以抽絲剝繭的方式,一層一層地探索教學行動(pedago-gic action)的內涵。首先,布爾迪厄認為所有的教學行動基本上是一種象徵暴力(symbolic violence),其是藉由武斷的力量來執行文化獨斷性的增加,亦即藉由武斷的力量灌輸一種強制性的文化,所以象徵暴力的完成往往是藉由對個體意識與意志的控制。布爾迪厄的「象徵暴力」觀念則欲揭露教育行動的本質,依布爾迪厄之意,只要以獨斷的權力進行文化獨斷的強制,客觀上都是為象徵暴力,而要灌輸一種強制性的文化必須建立在教學溝通上,所以教學溝通基本上是一種制性文化傳遞的過程。因之,人們可以將教學行動視為一種教學溝通的過程,而在這教學溝通的歷程中,卻常出現以武斷的力量灌輸一種強制性的文化,進而使得教學歷程產生文化再製的現象。進一步地說,「象徵暴力」是透過各個團體及階段間權力關係來執行,宰制的團體及上層階段運用其既得的權力關係來灌輸強制性的文化。

再者,在教學行動中,「象徵暴力」不一定只透過外在看得見的方式來進行並灌輸強制性的文化;而是可能以其他看不見得方式來進行強制性文化的灌輸,如:進行意識形態的控制。所以,象徵暴力具有有形與無形的樣態,而象徵暴力的行動亦有可能引來學生的反抗。至於「象徵暴力」的意涵,可以說是布爾迪厄詮釋其再製理論的主要架構之一。布爾迪厄認為一般人對社會世界象徵系統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某些人只注重符號主義的形式分析,而忽視其背後的權力脈絡;另一方面則專注於權力層面,卻未能確知象徵的效能,因而造成象徵系統分析的兩極化。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 教學行動、象徵暴力

英文關鍵字: pedago-gic action、symbolic violence

參考資料

施宜煌著。幼兒教育專題研究,1998年,頁4-22~4-23,華格那企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