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跳繩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跳繩


教育Wiki


跳繩的由來

繩與我們的生活相當密切,早在古遠的時代,老祖宗們就拿它來記 事,用它來捆紮收穫的農作物、搬運東西,或是驅使牛馬等家畜,是人類生活上重要的工具之一。而繩子在孩子們眼中更是童年不可缺的童玩之一。他們利用繩子玩出來的遊戲,就叫跳繩。然而跳繩,大類而言,可分為「單人跳繩」與「多人跳繩」兩種,溯其歷史,單人跳繩早在南北朝時即已出現,多人跳繩則遲至明代始見記述。在古代,跳繩叫「跳百索」,這遊戲在我國起碼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了。最早是孩子們在春節時興的一種遊戲,所謂「跳百索」,就是因為當繩飛轉時,可以幻成千百條,而顧名 思義。由於「跳百索」既有趣,又能眾人同樂,所以這項童玩一直被延傳下來。明清兩朝,跳百索遊戲多在正月十五日左右舉行。清代《樂陵縣志》載:「元宵期間,女子以跳繩為戲,名曰跳百索。」清代出版的《有益遊戲圖說》一書中,稱跳繩為“繩飛”,大概是由於繩子來回轉動,像是在空中飛動,所以得名。清代兒童跳百索,經常用有節奏的歌謠加以伴唱,娛樂性很強。到了今天,孩童們玩這種遊戲,已不限於在元宵節,「跳百索」也改口叫跳繩了。

相關閩南語 跳索仔 相關客家語 跳索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