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適性教育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適性教育


教育Wiki

何謂"適性教育"?

適性即是適應孩子的性向學習和教育,就是發展適合學習者本性和個性的教育,教養孩子應順其天性,簡單來說就是孔子所倡導的「因材施教」或是「有教無類」、「人盡其才」。
而適性教育的目的,則是為了提供孩子有效的學習,讓孩子在彌補劣勢智能不足的情況之下,也能充分發展優勢的智能。


如何做到適性教育?

傳統的制式教學或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並不能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個別差異,顯然不符學生學習的需求,無法讓孩子得到良好學習效果,也無法充分發展個人優勢,甚至降低學生學習的意願,增加其學習的壓力。
為了學生得到合適的教育,每一位師長,必須要因材施教,應先充分了解學生個別差異,發掘每個孩子的優勢,了解學生身心發展和學習需求,發掘每個孩子的優勢,並提供良好的後天教育環境,採用合適的教學方式和內容,適時給予各種發展機會,促使學生各有所長的才華,都能因多樣化的學習情境,並從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滿足,以加強自信心,保持並增進繼續學習的興趣。
老師:
(一)有教無類
1. 無論個人的條件背景如何,學生應均等地分享教育資源。
2. 政府應保障各種人們(殘障、種族、性別、居住地區等),使其享有一樣的入學機會。
(二)因材施教
1. 教育應依據個人的才質能力、潛能性向而給予差別待遇。
2. 學校應考慮學生學習能力與學習特性,提供個別化教學、特殊教育、適性教育,以滿足不同能力者之要求。
(三)積極性的差別待遇
1. 為使受教者在起點獲得均等的地位,教育應採取「積極性的差別待遇」,以消除社會地位不利的影響。
2. 政府應在學生入學之前提供補償性刺激,彌補個別環境間的差異,使各種背景之學生的能力在入學時均達到某一標準。

學校方面:
(一)提供適宜的學習環境,進行多樣化教學活動
(二)培養積極進取的學習態度,增進學習興趣與效果
(三)採用腦力激盪術、發現學習、探究訓練等方法促進思考能力的發展

天生我材必有用,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縱使學習落後,趕不上老師的教學進度,只要不斷有向上求進的意志,在老師提供的學習環境之下,把個人的優勢顯現出來,以致獲得某方面的成就,進而肯定自己的地位與價值。


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result.jsp?st=all&keyword=%E9%81%A9%E6%80%A7%E6%95%99%E8%82%B2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