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鄒族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鄒族


教育Wiki

目錄

鄒族(Tsou)
分布

鄒族最初的居住地區較廣,後來從玉山附近向西遷徙,繞經嘉義一代平原而到達阿里山的溪谷中。大致分布於嘉義縣、南投縣、高雄縣等地。(註一P.028)(註二P.32)(註三P.025)

親族系統:父系社會
收成祭(Homeyaya)
收成祭是屬於家族性的祭典,在每年的小米收割完後舉行,大約在七、八月左右。收成祭主要祭祀小米神,目的是感謝小米神對農作的照顧,並藉著收成祭的舉行而凝聚家族的情感與力量。祭祀場所以小米祭屋為主,家族裡的每一位成員都必須回家來,並且藉由聯合家族之間的互訪,達到聯誼的情感交流。收成祭是鄒族最重要的祭典,也是鄒族人的過年。(註四)
凱旋祭/戰祭(Mayasvi)
凱旋祭是屬於全部落性的祭典,時間大約在二月或八月。凱旋祭主要是祭拜天神和戰神,在會所及其廣場前舉行。「Mayasvi」翻譯為「戰祭」或「瑪亞士比」,是延續鄒族精神最重要的一項祭典。
成年禮
鄒族的成年儀式通常在每年的小米收穫之後舉行,若有舉行瑪雅斯比祭典,則在祭典之後舉行。
傳統鄒族男子年滿十八歲後即視為成年,成年男子集合於聖所庫巴舉行成年禮,由族中頭目和勇武的長老主持,十八至二十歲左右的男子登上「庫巴」蹲坐在長老前,接受教訓和勉勵。長老要讓青少年了解,權利和義務已經和無知的孩童時期不一樣了,訓誡他們自此有了必須保護部落的責任,邊訓話邊跺腳,隨即拿出準備好的藤條鞭打,給予實際之教訓,代表青年男兼具堅忍與勇敢上進的精神。(註二P.74)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鄒族
Keyword:Tsou
參考資料
鈴木 植(1999)。台灣原住民風俗(第一版)。台北市:原民文化。(註一)
亞磊絲‧泰吉華坦、達西屋拉彎‧畢馬、田哲益(2006)。認識台灣原住民(初版)。台北市:原產會。(註二)
田哲益(2001)。台灣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一版)。台北市:武陵。(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