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鍾文音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鍾文音


教育Wiki

目錄

生平

9502123駱彥伶編輯

1966年出生於雲林縣二崙鄉的鍾文音,由於家庭環境使然,從小學到高中不知轉了多少學校,她的整個少年、青少年階段就這樣轉來轉去,唸書唸得極不穩定,一直等到她考取淡江大學大傳系之後,讀書歷程才終於穩定了下來,而自幼開始的一連串遷徙、移動,以及成長之後的四處旅行,就成為她的一種生命情調和寫作素材。

鍾文音體內有著多元的興趣與好奇心,她的長輩還曾說她體內住著六個人,這讓她在後來的人生路途上,展現了多方面的才情和能耐,大傳系畢業後她曾經擔任過《聯合報》、《自由時報》的藝文記者,也因為對影像的興致又很喜歡拍照,讓她擔任了電影劇照師的角色,又因為對繪畫的色彩追求,讓她前往美國在「紐約學生藝術聯盟」研習油畫創作兩年。

鍾文音從1994年開始正式投入書寫的領域,這一年她獲得《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開始大量寫作,到2003年獲得「雲林縣文化獎」的文學類獎項,期間先後獲得「聯合報短篇小說獎」、「聯合報散文獎」、「中國時報短篇小說獎」、「長榮旅行文學獎」、「華航旅行文學獎」等無數獎項。而在她從紐約回國之後,於2000年開始,她暫時屏除了其他的嗜好,把對攝影、繪畫地喜愛都當作輔助,開始專業寫作至今,因為她認為應該趁著年輕,專注地呆在室內完成寫作的欲求。

著作

1. 鍾文音短篇小說集

《一天兩個人》(臺北:探索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9月初版)。

《過去─關於時間流逝的故事》(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8月30日初版)。

2. 鍾文音長篇小說

《女島紀行》(臺北:探索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11月初版)。

《從今而後》(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4月30日初版)。

《在河左岸》(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2月20日初版)。

《愛別離》(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4月30日初版)。

3. 鍾文音散文集

《寫給你的日記》(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6月30日初版)。

《臺灣美術山川行旅圖》(臺北: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10月1日出版)。

《昨日重現─物件和影像的家族史》(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2月28日初版)。

《永遠的橄欖樹》(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5月30日初版)。

《美麗的苦痛》(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10月30日初版)。

《中途情書》(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11月30日初版)。

4. 鍾文音旅行書

《遠逝的芳香─我的玻里尼西亞群島高更旅程紀行》(臺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10月第一版一刷)。

《奢華的時光─我的上海華麗與蒼涼紀行》(臺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5月第一版一刷)。

《情人的城市─我和莒哈絲、卡蜜兒、西蒙波娃的巴黎對話》(臺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8月第一版一刷)。

《廢墟裡的靈光─重返印度的佛陀時代》(臺北:地球書房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月初版一刷)。

《山城的微笑─尼泊爾的不浪漫旅程》(臺北:地球書房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月初版一刷)。

《最美的旅程》(臺北:閱讀地球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4月初版)。

《孤獨的房間──我和詩人艾蜜莉、藝術家安娜的美東紀行》(臺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月3日第一版一刷)。

5. Nina的禮物書

《House》(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12月13日初版一刷)。

《Floewr》(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1月1日初版一刷)。

《Dream》(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7月1日初版一刷)。

6. 鍾文音繪本書

《裝著心的行李》(臺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2月初版一刷)。

文學觀點

鍾文音對於寫作自有一番不同的看法,她曾說:「創作於我是在黑暗中摸索自我的層層內裡,通過摸索而開啟人生的鎖鍊,它屬於我,屬於我的光亮與黑暗,所有突出水面的缺口都為了面向一片如汪洋般的完整。」

鍾文音也認為自己的寫作展現出來的是:「我的混血、混搭,我的不純,還有非正統。」

「我有時候會留存文字的粗礪不削平它,讓人性在其中渾然天成、或磨現出來。我也不喜歡少數知識分子刻意維持純粹的那種偏頗,因為我相信,揉雜、混血,才是真實。」女作家鍾文音解釋她獨特的文學觀,也凸顯她創作不懼雜質的直接坦蕩。

評價

鍾文音在寫作時企圖獨立於男性的集體眼光,在文學上另闢女性尋根的文體,建構個人的小歷史,以微觀的物件和影像來窺視個人和家族、土地的系譜,而她的小說語言充滿魔幻與影像感,散文寫作則又採取紀實的腔調,兩者互為交溶正是她寫作的特色風格。她的筆下,呈現出一幅社會階層、族群、語言文化甚至 生活 型態交織、錯綜的圖像,看似奇異,卻再真實也不過。在這些圖像中可以見到知書達禮的仕紳家族、 教育 水準極低的婦女、憤怒反抗的知識菁英、賃居河左岸工業區的打工男子,這些看來龐蕪且格格不入各色人等,其實都是血肉相連。

半世紀以來,華文世界不是沒出過描述社會底層、書寫自己的女作家。但鍾文音的、源源不絕且層層疊疊、不厭其詳,已有她鮮明的個人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