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阿德勒學派治療法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阿德勒學派治療法


教育Wiki

阿德勒學派治療法(Adler counseling)

目錄

理論原則
此學派主要強調人是命運的主宰者,而並非犧牲者,並且強調人的自由抉擇、責任、生活目標、自我決定、生命的意義
以及追求成功與完美等等之本能,另外也主張人的行為會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而與佛洛伊德最大的不同即在於,阿德勒
認為個人意識為人格的核心所在,並非佛洛依德認為的淺易識為人格的核心,因此阿德勒看重的是對於往事的解釋,並且
這些詮釋對於日後的影響為何。(註1)
人格的動力

自卑的原則

阿德勒強調人類行動力的來源源自於自卑,有了自卑感能促使個體力求優越,因而形成了追求更完美的生活目標,當發
展到更好的技能與能力後,人類會產生一定的成就感與滿足感,進而到達停滯的高原期。但其實人類是永遠都不會滿足的
動物,因此當到達高原期後,人們會再訂定出更高的目標,而促使自己去追求,因此如此周而復始下,人類將因自卑感以
及永遠不滿足的心態,去追求更高成就的自己。

優越的原則

根據上述自卑的原則中,可看出人類因自卑而努力超越,而當超越後會產生一定的優越感,因此阿德勒認為自卑與優越
兩者其實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而阿德勒也提出三個解釋優越的代表性名詞:1.進取(agreesion)2.力量的追求(will
to power)3.競求優越(striving for superiority),透過此三個名詞,可看出阿德勒是主張人人皆有爭勝的意志,也就
是說優越的追求是人格動力所在。另外,阿德勒所指的優越感並非意味超越別人,而是與尼采所提出的求權意志相同,即
為每個人努力的超越自己。(註1)
諮商方法
  1. 建立關係:阿德勒認為不應是當事人為患者,並且認為諮商過程應為一再教育的過程,因此諮商員與當事人之間,應先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包括傾聽、反應、尊重、同理以及真誠等等。
  2. 探索個體的動力:目的了解當事人的生活型態,包括當事人的家庭成員,以及與家人之間的關係,並且藉此了解其生長之環境,透過上述的了解後,即可進一步探究出當事人不良行為以及其思考脈絡的背後原因,並且回饋給當事人知道,使其了解這些負面的思考對其生活的限制有何影響。
  3. 鼓勵內省:當事人了解其負面思考,或者一些不良行為後,諮商員會協助當事人皆受這些挫敗,並且使當事人對錯誤的行為有所頓悟。另外諮商員也可透過因果關係的說明,來使當事人較能輕易洞察其之間的關聯性。
  4. 重新定位:當事人適時了解自我,並且自我內省後,諮商員應協助當事人建立一個新的發展途徑,使當事人能超越舊模式的生活型態,並且鼓勵當事人運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問題。

(註1)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阿德勒學派治療法
英文關鍵字:Adler counseling
參考資料

註1林建平/著。輔導原理與技術,1993年初版,頁190-198。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