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陳獨秀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陳獨秀


教育Wiki

生平

陳獨秀字仲甫,號實庵,原名慶同,「獨秀」之名是他在寫文章和辦報紙時,取故鄉的獨秀山名為名。安徽安慶人,1879年10月9日生。

陳獨秀在家中排行第四,有一個哥哥和兩個姊姊。因父親早逝,陳獨秀五歲時便過繼給叔父陳衍庶做嗣子。他自幼由祖父陳章旭教他讀書。

早年留學日本。1903年參加「拒俄運動」。1915年創辦《新青年》雜誌,舉起民主與科學的旗幟。1916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18年和李大釗創辦《每週評論》,提倡新文化,宣傳馬克思主義,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1920年,在共產國際幫助下,首先在上海建立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織,進行建黨活動。1921年3月24日,陳獨秀受陳炯明之邀在廣東建黨。在1925年到1927年的中國大革命中,多次反對共產國際的國共合作指示。1926年中山艦事件後,陳獨秀在黨報上表示單方面宣布退出國民黨。1927年大革命失敗對中國共產黨造成了強烈沖擊,中共將其責任推向陳獨秀,他的書記職務在1927年八七會議上遭到撤銷,並於1929年11月被中國共產黨開除。1932年,在上海淞滬會戰中,支持抗戰,譴責蔣介石賣國獨裁,被國民黨政府逮捕。1937年8月出獄,擁護國共合作和國民黨領導抗日,在武漢聯絡民主人士和抗日軍隊,試圖組織第三勢力。1942年5月於四川江津病逝。

觀點

1915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誌》,後改名為《新青年》,鼓吹民主與科學,反對傳統儒家思想,他認為中國社會黑暗的根源是「盤踞吾人精神界根深底固之倫理、道德、文學、藝術諸端」,單獨的政治革命並不能將其除去,必須進行倫理道德革命,故提出了「三大主義」,主張將文言文改為白話文,文章之內容需切合實際。

著作

《獨秀文存》、《陳獨秀著作選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