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陳若曦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陳若曦


教育Wiki

目錄

生平

生於台北市,1957年北一女中畢業,就讀台大外文系,喜歡寫小說,與白先勇、歐陽子、王文興等人創辦《現代文學》雜誌,畢業後留學美國。白先勇、歐陽子、王文興、李歐梵、郭松棻等是她在台大外文系的同學。她先是經美國新聞處處長麥加錫(Richard M. McCarthy)推薦,進入何立克學院進修,後轉入馬里蘭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寫作系研讀。1966年受到大陸的號召,嚮往社會主義的美好而隨著丈夫段世堯舉家前往中國定居。結果碰上文化大革命,陳若曦說,「蔣介石時代的白色恐怖是很可怕,若與文革比較,則小巫見大巫」,幸而她是回歸的台籍海外學人,而未受到更慘烈的遭遇。1969年起任教於南京市華東水利學院(現在的河海大學)。1973年離開中國,舉家移居香港,擔任新法書院英文教師。1974年移民加拿大溫哥華,擔任銀行職員。此一期間,她將在中國的耳聞目睹,寫了一系列小說《尹縣長》,1976年由台灣遠景出版社出版,她以當事人身份來寫,轟動一時。1979年應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中國中心之聘,移居美國。1979年底台灣發生美麗島事件,1980年1月8日,陳若曦由美返台,帶著一封旅美學者、作家簽署的信函面呈當時的總統蔣經國,表達海外學人對此事件的憂心,為高雄事件之民運人士求情1983年出任柏克萊加州大學東方語言學系客座講師。1985年五月於北京會見胡耀邦。1989年創組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並當選首任會長。1994年應《星期天週刊》之聘,前往香港就職。1995年回台灣定居,並出任國立中央大學駐校作家,兼任慈濟大學教授。1999年獲《中國時報》〈人間副刊〉遴選為十二位跨世紀作家之一。2000年出任南投縣駐縣作家。2001年-2004年間,擔任中華民國著作權人協會秘書長,成績斐然,盈餘超過新臺幣一億多元,使常務董事蔡文甫大為激賞。2006年出任國立台北科技大學駐校作家。2007年當選中國婦女寫作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專欄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台灣銀髮族協會「藝文列車」主任委員。

文學觀點

反映現實,陳若曦說:「我的小說都是在反映那一刻的社會現實,要我關起門來寫一些脫離現實的故事,非我所願,也非常不喜歡。」

著作

〈欽之舅舅〉

〈灰眼黑貓〉

〈巴里的旅程〉

〈收魂〉

〈辛莊〉

〈喬琪〉

〈燃燒的夜〉

〈最後夜戲〉

〈婦人桃花〉

〈尹縣長〉

〈耿爾在北京〉

〈歸〉

〈晶晶的生日〉

〈尼克森的記者團〉

〈查戶口〉

〈任秀蘭〉

〈丁雲〉

〈十三號單元〉

〈女友艾芬〉

《突圍》

《遠見》

《二胡》

《紙婚》

《城裡城外》

《王左的悲哀》

《貴州女人》

《女兒的家》

《打造桃花源》

《清水嬸回家》

《完美丈夫的秘密》

《堅持、無悔──陳若曦七十自述》

評價

白先勇說:「若曦是一位優秀的小說家,她以小說家敏銳的觀察,及寫實的技巧,將『文革』悲慘恐怖的經驗,提煉昇華,化成了藝術。《尹縣長》集中最成功的幾篇如〈尹縣長〉、〈耿爾在北京〉,已經超越了政治報導的範圍,變成闡釋普遍人性的文學作品。」錢虹曾評論:「我常常感到,人們常把陳若曦當成一個政治意識強烈的作家,而並未意識到他同時也是一個關注女性命運、生存現狀和生活方式的女作家,實在是一種誤會。雖然她小說並不像四十年代的張愛玲、蘇青那樣專注於男人與女人之間的情感糾葛;也不像八十年代的李昂、呂秀蓮那樣高揚起『新女性主義』的獵獵旗幟。從陳若曦的一些以描寫婦女生活、探討女性命運及其生存現狀為主的數十篇短篇小說中,亦不難看出她的『女性意識』。」郝譽翔說:「當文革已成過去式的今天,陳若曦的小說還能揭露出什麼新的意義呢?這才是我們比較關心的事。陳若曦慣於採取自傳書寫,因此若把她的小說剝離掉文革、移民等特定時空的議題之時,我們發現,女性才始終是陳若曦真正關注的焦點。」

引用參考

http://www.awker.com/hongshi/special/arts/art7.htm陳若曦佛教小說中女性形象與主題意識──以《慧心蓮》、《重返桃花源》為探討,丁敏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87385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www.ntl.gov.tw/國立台中圖書館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9%B3%E8%8B%A5%E6%9B%A6維基百科

http://big51.chinataiwan.org/tsh/zjjsh/200601/t20060114_226701.htm

《陳若曦的世界》鄭永孝 著(民74) 書林出版社

責任編輯:語二甲109702107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