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靛藍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靛藍


教育Wiki

目錄

靛藍(indigo)
在中國,靛藍的這種發酵還原技術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開始使用,而且這古老的方法至今仍在沿用。大約西元前100年,印度也開始製作靛藍,但他們採用尿發酵法染藍。後來,經過貝耶爾等科學家的努力,發明了合成製作靛藍的方法,他們以苯胺基乙睛為主要原料,在一定溫度下,以回收鉀鈉吳水混和鹼做溶劑,氨基鈉做縮合劑,間隙加入一批苯胺基乙酸鉀鈉(鉀)鹽,在高溫高壓環境中將苯胺基乙酸鉀鈉(鉀)鹽環合成鈉,再經氧化、壓濾、乾燥而製作成靛藍。(註1)

主要用途

靛藍的主要用途用於棉纖物和織物的染色,但也因靛藍不溶於水、酸與鹼,所以製成紡織物,都需要經還原作用,先變成靛白後才可作用。國內外流行的「牛仔服」布料大都由靛藍染經紗與白紗交織而成。也可染羊毛和絲綢,在地毯和手工藝品中也應有盡有。其色澤自然大方,具有獨特的吸引力,在近幾年的服飾染色中應用很廣。(註1)

發明人

貝耶爾畢生專心從事有機化學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在有機染料、芳香劑、合成靛藍研究方面,取得卓越成就。他是第一個研究和分析靛青、天藍、緋紅三種現代基本染料的性質與分子結構的,同時還建立了著名的貝耶爾碳環種族理論。

1905年,為了表彰貝耶爾在研究染料和有機化合物等方面的卓越貢獻,70歲的貝耶爾獲得了瑞典皇家科學授予他諾貝爾獎。(註1)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 靛藍
英文關鍵字: indigo

參考書目

<註1>關於科學的100個故事,霍致平編著,宇河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頁115。
<註2>有關物理的100個常識,形豔編著,第一版-台北市,驛站文化,2011,頁38。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