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非正式溝通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非正式溝通


教育Wiki

非正式溝通(informal communication)指在一個組織中的成員,不依循組織層級方式,進行彼此之間訊息的傳遞,以促進成員之間意見交換與情感聯繫。

目錄

釋義

在任何組織中除了正式溝通外,也必然有非正式溝通的存在,因為組織中的每位成員都有其人際網絡或社會關係,自然會不定時的再一起交換訊息,分享彼此的經驗,這種溝通方式並不屬於正式溝通的範疇,而是屬於非正式溝通的方式。因此,組織中有正式溝通,也一定有非正式溝通,兩者如影隨形,難以分離。

方式

最常見葡萄藤式溝通(grapevine),它不必考慮組織層級,成員就可直接進行溝通,所以通常不會出現在正式組織溝通流程表上,但是會帶給組織大量的訊息,有助於領導者獲取正式溝通之外的訊息。因此,任何組織的領導者都不能忽視葡萄藤式溝通的價值和重要性。

特性

1. 機動性2. 無壓力3. 無法禁止4. 快速5. 面對面

正面影響

1. 彌補正式溝通之不足,可蒐集到正式溝通之外的訊息,協助組織的改進。2. 協助澄清正式溝通訊息,避免訊息遭誤解。3. 或許組織成員對於政策的反應,提供決策者的參考。4. 增加組織成員互動機會,促進組織成員情感的交流與維繫。5. 提供組織成員發洩其不滿的管道,協助成員情緒管理

負面影響

1. 散播錯誤信息,影響團隊士氣。2. 容易造成組織革新的抗拒力,阻礙組織的進步。3. 訊息不易查證,容易導致人際關係的緊張。

中英文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非正式溝通英文關鍵字:informal communication

參考書目

註1:吳清山、林天祐 (2005),教育新辭書,p.50-51,臺北市: 高等教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