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非正式組織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非正式組織


教育Wiki

非正式組織相對於正式組織,為一種自發組成的團體,其會一直存在於正式組織中。

目錄

意義

  為人們基於工作、興趣、情誼等原因,自發形成的一種組織型態,而不像正式組織依規章設立,其互動型態相較於正式組織更為平等親密,核心價值訴諸情感聯繫而非任務導向。

功能

  滿足成員無法在正式組織被滿足的需要,也提供成員制衡正式組織的管道,並因為自發性強、彈性大而增強組織應變能力。  但若是使用不慎,將會造成正式與非正式組織的角色衝突、徇私苟且而降低工作效率、成為抵制變革的來源。

類型
  1. 依職位可分為:縱向團體(上下隸屬,又可細分為裙帶關係的寄生性及利益導向的共棲性兩類)、橫向團體(成員來自平行部門)、混和團體(兼具前兩類的來源)。
  2. 依認同程度分為:冷漠、乖僻、策略、保守 四類。
  3. 依社會學觀點分為:親友(互動親密的親友組成)、朋黨(追求共同利益)、小朋黨(朋黨的次級團體)。但有有不參與的孤獨者。
運用方式
  1. 正功能面向:接納了解並透過非正式組織的情感連結性,滿足成員需求、了解成員意向,並加強凝聚力。
  2. 負功能面向:當非正式組織的反攻能出現時,代表其與正式組織產生摩擦,應了解成員內心所想、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制度降低反抗性。反功能情節輕者可先從非正式組織領袖的配置著手,若情節重大則先給予適度警告,最下策則是給予處分並遣散成員,但此方法副作用甚大,運用不可不慎。
關鍵字
  1. 中文:非正式組織、正式組織
  2. 英文:Informal Organization
參考文獻

註一:謝文全(2008)。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